大型纪录片《台北故宫》新闻发布会今天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摄/张弛)
中国台湾网1月7日北京消息 中国只有一座紫禁城,却有两座故宫博物院,一座在北京,另一座在宝岛台湾。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躲避战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贵文物几经辗转迁往台湾,后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在两岸隔阂的六十年间,大陆同胞对台北故宫知之甚少。台北故宫里藏着哪些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又是如何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迁移到了台北?在迁移的过程中又是怎样被保护完好的?即将于1月12日开始在央视一套晚间播出的大型文史纪录片《台北故宫》,将用12天的时间揭开那段尘封的历史,呈现出一个阔别六十年的“台北故宫”。
首次披露65万件文物迁台过程
从1948年12月21日到1949年2月22日,短短64天里,南京下关到基隆港这条水道上,总共有6个机构的5522箱顶级国宝被运到了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65万件传世珍宝绝大多数来自北京故宫,这背后是一场因战乱而起、人类文化史上空前的文物大迁移。纪录片《台北故宫》首次触及这段历史,颇费周折地找到了几位在1948年运送文物的亲历者,最终呈现了一幅完整的文物迁移路线图。
本片总导演周兵介绍说,“实际上台北故宫的文物还有一批是从日本接收回来的。抗战胜利以后,有一批文物没有运回大陆,而是直接从日本运到了台湾,这一段也是很有故事的。”
在台北故宫的文物和历史之外,当年跟随文物赴台的专家以及他们的人文精神也成为纪录片的重要内容。“那些专家们的人文精神,应该被现在两岸的老百姓所认识。这些学者的考虑很简单,打起仗来子弹不长眼,万一文物被毁了怎么办?打完仗,我再运回来不就完了么。所有去的人,都觉得几个月之后就回来了,甚至有的连家属都没有带,把门一锁,装上船就走了。结果到了台湾之后,在雾峰乡一个叫北沟村的地方一待就是15年。就在那种环境中,他们依然搞出版、做展览,学术研究从来没有间断过。”《台北故宫》的总撰稿人胡晓,对当年运送文物去台的专家们只有深深的敬佩。
平实语言讲述“生活化故宫”
在执导的纪录片《故宫》取得广泛好评后,周兵再度被“台北故宫”吸引。在他看来,用电视纪录片的形式来呈现台北故宫,实际上是在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切和了解,并把这个过程中的收获通过纪录片传递出去。
谈到《台北故宫》和《故宫》的区别,周兵坦言,《故宫》的艺术性和历史感更强一些,“这次拍《台北故宫》强调的是新闻性、文献性和一种历史揭秘的结合。台北故宫更注重于民众教育,更时尚一些,所以我们也追求一种朴实的风格,一种比较生活化的叙述,一种更亲切更自然的东西,不板起面孔来讲历史、讲道理。但是在叙述效果上,我要求每个导演达到一种新闻性的叙述,它是一种文献解读,和一个一个大家不知道但特别想知道的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延续文化延续爱
《台北故宫》配乐部分邀请了知名台湾音乐人小虫操刀。小虫直言,这次创作的过程非常“痛苦”,一则预算不够,二则影像资料太少。“我手里只有一些文字性的资料,读着读着这些老祖先留下的宝贝,突然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受,写下了主题歌‘爱延续’。”
为求完美诠释,小虫特意说服了拥有台湾最原生态声音的纪晓君演唱主题歌,凑巧的是纪晓君将在不久之后荣升为母亲,小虫认为这给主题歌更添了特别的意义:“音乐可以拉近两岸距离。希望《台北故宫》不仅仅是一个纪录片,不仅仅把文化延续下去,也能成为爱的延续。”
中华文明之根连起两岸情
无论是青铜器,瓷器,玉器,还是绘画、书法……这些收藏在台北外双溪地下库房里的珍宝们,都向世人展示着它曾经的传奇和现在的精彩。无论是对海峡那边的台湾,还是海峡这边的大陆,中国人在两岸故宫里守护着祖先传下来的珍宝,守护着中华文明绵绵闪亮的薪火。
2006年《故宫》播出时,周兵曾说:“就电视创作领域而言,我们试图改变些什么;就文化传承而言,我们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一份子。”纪录片《台北故宫》的诞生,就像一个文化工程的传递,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些故事,表达一些情感,更有几许浓浓的期待。
珍品解读
对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十大珍品”,民间和学者的解读完全不同,唯一重合的是《快雪时晴帖》。在12集纪录片中,这些国宝被导演一一道来,以下就是对部分珍品的小段解读。
《快雪时晴帖》
这张简洁的信经历了1000多年的时光,纸页早已泛黄。雪仍然在下,仿佛下在书帖上。据说每逢入冬初雪时候,乾隆皇帝一定要取出来看一看,并在裱框的四周写字赋诗盖章。有一天,他心情特别舒畅,在帖的中央写了一个大大的“神”字。1924年11月5日下午,溥仪出宫,桌子上还有没吃完的半个苹果。路过神武门,军警和办事人员竟在包裹中搜出《快雪时晴帖》……
翡翠白菜
是最为人熟知的台北“故宫”藏品,长年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几乎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代名词。
据说,翡翠白菜是清朝光绪皇帝瑾妃的嫁妆。翡翠白菜象征新娘清清白白,而白菜上的小虫则象征多子多福。翡翠白菜随瑾妃一同入宫,应该很受喜爱,原来一直摆放在瑾妃居住的永和宫内。
《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的代表作品。一座高大的山峰,密如雨点的墨痕将饱经风霜的岩石刻画得十分生动。细线般的瀑布在高山深壑间飞泻而下,隐没在云烟缥缈的深渊中。一队商旅行进在摩天巨岩与深邃林莽间。徐悲鸿在北京故宫看过这幅画,赞叹道:“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画的题跋是董其昌亲笔。
散氏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散氏盘,上有357字,记载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约,成为研究商周时期历史的宝贵钥匙。(记者 张弛)
[ 责任编辑:张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