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看西藏30年变化 西藏行记者走进拉萨第一线(组图)

2008年11月10日 06:11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台湾网11月10日拉萨消息 改革开放30年,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拉萨作为西藏的首府更是日新月异。9日,“网络媒体西藏行”记者,走进了拉萨的企业、医院、新老居民区,在第一线亲身感受拉萨新貌。

 

  海拔最高的啤酒——拉萨啤酒

 

  创建于1989年的原拉萨啤酒厂,也就是现在的西藏拉萨啤酒有限公司,是西藏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2002年,经过艰苦的技术攻关,拉啤公司成功地推出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青稞啤酒,荣获了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们啤酒的生产酿造过程,全程采用全自动化控制,生产技术、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在年产能力扩大到了15万吨,2007年销售总额达到了两亿多元。”西藏拉萨啤酒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边巴次仁介绍。 

 

 

现代化的流水生产线

 

 

电脑操作,自动化操控

 

 

拉萨啤酒成功“出炉”

 

  边巴次仁表示,青藏铁路的通车,将西藏与世界的沟通变得通畅,带动了西藏各行各业的发展,拉萨啤酒以前要采购部分原材料,以及向西藏以外的地区销售啤酒,只能在格尔木转运,成本高,极大地制约了拉萨啤酒的发展。青藏铁路通车之后,采购的原料很方便就能通过铁路运上高原,而生产出来的啤酒,也可以迅速的通过天路运往全国各地,去年出口到台湾8000件拉萨啤酒,现在他们正准备向美国出口独有的青稞啤酒。

 

  “以前的西藏人,都是喝青稞酒。现在的西藏年轻人,哪怕是再偏远的农牧区,也能喝上我们这里生产的啤酒。”边巴次仁说,去年,拉萨啤酒厂在西藏地区就销售啤酒6万多吨,在西藏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以上,西藏人民的消费水平从啤酒的消费上就可见一斑。

 

  发掘传统医药宝藏——藏医

 

  走进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第一个印象就是安静,在这里完全看不到大城市医院中的嘈杂。据介绍,藏医药是西藏自治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当地政府经过设立藏医药高等院校,“产、学、研”相结合等多方面的努力,这门传统民族医药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医院进门的服务口号

 

 

干净整洁的就诊室

 

 

医院保存的四部藏医经典著作

 

  藏医药学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藏族人民在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的自然环境下,通过长期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社会实践,吸收中医等其他传统医学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我国最为完整、有影响的民族医药学之一。

 

  截止到2008年10月底,西藏已有独立的藏药医疗机构18所,藏医病床601张,地区级以上藏医医疗机构的年门诊量达42万人次,每一藏医处方平均为12元,比西医便宜20%至30%,全区藏医药机构对农牧民的年免费医疗经费支出总额达100多万元。

 

  老房新喜——270年历史吉麦大院

 

  拉萨八角街林廓南路20号的吉麦大院是一座拉萨古建筑保护院落,过去是旧西藏的贵族吉麦的宅院,如今这个大院里除了吉麦人家的后代外,还住着其他的20户人家。这几年,政府从保护古旧建筑角度出发,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出资对这类八角街周围的老屋进行了维修,改造了水电系统,在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拥有270年历史的吉麦大院

 

 

吉麦家的后人次仁央宗夫妇

 

 

次仁央宗家的一角

 

 

次仁央宗的两个孙子

 

  次仁央宗说,原来吉麦家周围是片农地,他们现在也以农活为生,有三儿三女,儿子都读过书,初中毕业,而且现在都在市里有工作,身边玩耍的是他们的孙子。一个孙子刚上小学三年级,见到记者的到来兴奋地把一张数学卷子放在了一边,当记者问他喜不喜欢数学课时,他想都不想就说:不喜欢,喜欢上藏文课。

 

  家中摆着一家人去日喀则江孜旅游时在白居寺的合影,他的儿媳妇在一旁介绍,四年前家里包了一辆中巴,去江孜旅游。女婿还指指旁边小一点的照片说:“这是去林芝拍的,我们还去内地旅游,北京、上海都去过了。” 现在老人腿脚不好,不能经常出去了,平时只能通过看电视了解外面的事,“老人喜欢看藏语电视,听得懂,可以知道好多事,也很高兴。”

 

  安居工程暖人心——嘎巴集中搬迁点

 

  为了推动城市化进程,拉萨纳金乡城关区有步骤地进行了以农房改造、扶贫搬迁、失地农牧民集中安置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尽可能让群众安居乐业。该工程在规划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城市化、城镇化的特点,并适当提高了建设标准,全部达到石木结构以上标准。 

 

拉萨纳金乡嘎巴集中搬迁点小区内安静整洁

 

 

生活在小区内安详晒太阳的藏族阿嬷

 

 

居民家的客厅

 

  居住在嘎巴集中搬迁地的居民有20多户,以前都是生活在附近,以种地为生。来到居民多布杰家中,室内宽敞明亮,家电齐全,多布杰告诉记者,他家的两个孩子已经开始工作挣钱了,一年经济收入有2万多元,家中本来有6亩地,只有小部分留下种青稞、油菜自己吃,剩下的都以每亩900元的价格租了出去。

 

  今年60多岁的多布杰13岁时西藏才和平解放,过去当农奴,“放羊、放牛,吃不上、穿不上,打着赤脚走路,更别说生病了,现在每年交20元就能去医院看病”,多布杰说,他现在已经很少念经了或者去拉萨转经了,在家打打牌,干些家务,今年还专门去看了奥运火炬传递,“生活越来越好”。(董洁 图/文)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董洁 ]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