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割不断的同胞爱——从台媒聚焦点看两岸民心所向

2008年11月05日 16:28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台湾网11月5日北京消息 11月3日,跨越那道“浅浅的海峡”,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踏上了宝岛台湾的土地,全球的目光聚焦于此,台湾的媒体更是对这桩两岸交流史上的喜事给予了空前关注。同样的黄皮肤黑眼睛、同样的语言文字、同样的文化传统,透过台湾记者镜头中的“焦点”,两岸民众足以感受到那份割不断的同胞爱,那份“砸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情。

  从刚刚确定陈云林11月3日抵台,岛内媒体便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所有报名的1030名记者中,台湾记者就占了826 人,这场“罕见的新闻大事件“创下台湾新闻史上最多采访记者人数的记录。在台湾媒体的“聚焦点”下,两岸民众均可感受到:记者们对“陈江会”的热情报道,无不渗透着台湾民众的殷切期盼。

  陈云林赴台前的一句“两岸是兄弟,只能携手合作共渡难关”, 赢得了岛内媒体的赞许。在报道中,各媒体不约而同地公布了岛内多家民意机构对“是否同意陈云林来台”进行的民意调查,主张陈云林赴台交流的人数远远超过反对者两倍以上,高达五六成;陈云林所带的每个议题在台湾民众中都有六至八成的支持度。一个个真实的数字,无言地表达着台湾的主流民意:欢迎陈云林访台是大多数人!陈云林的一声“兄弟”,显然得到了台湾人民的正面回应。

  11月3日,初次踏上台湾土地的陈云林,在记者们的一片闪光灯下深情地说:“能够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这么多可爱的台湾乡亲,我的心情十分激动。”陈云林使用了岛内民众习惯的“乡亲”一词,让台湾同胞倍感温馨。更有岛内媒体将镜头对准了江丙坤夫人陈美惠和陈云林夫人赖晓华,从两人很有默契地都穿了白色套装到手牵着手一起走进圆山饭店,台媒感性地记录着:两人看起来感情相当好,就像是很久不见的姐妹。

  11月4日上午,两会就两岸海运直航、平日包机、邮政、食品安全等4项议题签署协议的历史性一刻,台湾媒体又在记录着:4项协议一式两份,加上还分简体繁体,一签就签了8本,签完还要交换签,等于签了16次名,整整花了5分钟,虽然耗时有点久,但是和两岸60年后终能直航、通邮比起来只是短短的一瞬间;陈云林手上拿的是金光闪闪的笔,江丙坤则是握着银色的笔;陈云林签的是红色的文书本,江丙坤是深蓝色文书本,代表两会的色彩。两支笔、8本协议、一双紧握的手……台湾媒体用独特的视角,记录着历史的细节。协议签署后,台湾媒体又难掩喜悦地向岛内民众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正宗的两岸新高铁启动了!两岸将迈入“大三通”时代了!

  通过台湾媒体的报道,我们仿佛也与陈云林一样感受到了两岸双方彼此释出的善意以及割不断的亲情。从“陈江会”现场的布置,到海协会与海基会等岛内团体或友人互赠的礼品,无不渗透着浓厚的中华民族的气息。正如法国《欧洲时报》4日的一篇报道中所说:相同的祖先给了两岸同胞同样的炎黄子孙血脉,两岸是一家人,即使有误解、有纷争,也依然是一家人;即使“烧成灰”,“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即使“改名换姓”,也改变不了血管里流淌着的属于中华民族的浓浓热血。连外国媒体都能看得如此明白,身为“当事者”的两岸人民当然更加清楚,期待着陈云林迈出的这一小步,就此将两岸割不断的同胞爱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忧郁,也将随着两岸同胞越来越便捷密切的交流,变成无限美好的记忆。(赵静)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