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大陆首办台海历史人物研讨会 两岸学者齐聚开封

2008年09月03日 11:43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会场全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台湾史研究中心理事长朱佳木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台湾网9月3日开封消息 9月1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台海出版社及全国台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林献堂、蒋渭水——台湾历史人物及其时代学术研讨会”在开封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理事长朱佳木,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梁国扬,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怀廉,河南省台办主任宋丽萍,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鹏,河南大学校长关爱和,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红,台湾大学教授王晓波及来自海峡两岸和海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台湾史研究中心理事长朱佳木教授在开幕式上指出,这次在开封举行的学术研讨会在大陆地区尚属首次,邀请了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日本的众多专家学者展开讨论,这有助于深入认识林献堂和蒋渭水等历史人物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而且,对于广大学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广大台湾同胞的思想感情,更有效地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朱佳木认为,以前由于错误的“台湾史观”干扰历史教科书的编撰和各级学校的历史教育,造成台湾岛内一部分人对历史认知的严重偏差,也造成台湾史研究中的某些困惑。面对这种状况,两岸学者更要加强对台湾史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率先推进两岸的学术交流合作,有助于构建正确的台湾史观,去伪存真,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今年5月以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两岸关系的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给两岸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刘怀廉在致辞中说,海峡两岸及海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汇聚开封,围绕林献堂、蒋渭水来共同研讨台湾历史人物及其所处的时代,研讨两岸关系发展趋势,这不仅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也是两岸学术界开展交流与合作的一件盛事。他代表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介绍过河南省的基本情况后,刘怀廉说,河南与台湾在历史上渊源颇深,近年来豫台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能使双方今后交流的领域更广,空间更大,前景更加美好。

  

  关爱和代表河南大学对长期以来为加强两岸学术交流而不懈努力的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他说,两岸同胞血浓于水,长期以来,大陆和台湾学者在促进两岸学术、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两岸交流的渠道越来越多,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交流的内容逐渐多元。作为一所百年学府,河南大学不仅亲历了近代中国为了自强和独立的不懈奋争,同时也见证了两岸交流逐步走向深入的历史进程。关爱和表示,相信通过这次研讨会的举行,会进一步推动台湾史研究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两岸学术研究共同进步,促进两岸学术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更加深入。

  

  张海鹏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历史人物的研究,让大家来认识台湾,探讨台湾历史的发展。同时,本次会议在河南举行,与会人士可以领略河洛文化的根深叶茂,关注河南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此来体会整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王晓波对林献堂、蒋渭水所处时代的历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表示欣慰,并与大家分享了他对这段历史研究的心得。

  

  林献堂曾经是日本在台殖民时期岛内民族运动的先驱,他以汉人本位的思想,从事对于日本大和民族的抗争,在他的领导下,台湾设置议会的请愿行动自1921年到1934年的14年间向日本请愿15次,启发了广大青年的民族精神。蒋渭水出生在19世纪年代初,在日本强占台湾的局势下,主张和平的民主革命,以无私的奉献从事政治运动,被称为台湾的孙中山。他有力推动了台湾的民族运动和本土运动。

  

  据悉,与会学者将在四天的时间里对近60篇论文进行讨论,并对郑州、洛阳等中原文明代表地区进行考察。此次研讨会的举行有助于把台湾历史人物及其时代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层次,加强海内外的台湾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的学术共同繁荣。(河南省台办、中国台湾网联合报道)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李学斌 ]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