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县大里高中美术老师陈志和。台湾《经济日报》图
中国台湾网3月21日消息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台湾日据时代有173名“台籍日本兵”在东南亚担任战俘收容所管理员,战后被盟军逮捕判刑,服刑后返台或留日本,渐被时代遗忘。台中县大里高中美术老师陈志和花3年时间,分访散居两地的10人,拍成名为《赤阳》的纪录片,其中6人受访后已凋零。
陈志和说,10人中,住屏东的陈只生是他叔公,从小听家人谈起日据时代叔公去当日本“军属”(指在日军打杂人员)的种种,印象中叔公是听了日军蛊惑,以为当军属可获得比老师多出数倍的薪水,结局却是自己沦为战俘受审,在东马来西亚服刑10年;当年的军饷,和存在日本邮局的存款,都无从索讨。
他说,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台湾青年被煽动投入战场,其中有173人被派往菲律宾、东马来西亚的古晋和山打根等地担任盟军战俘监视员(管理员);在日军指示下,严厉对待战俘,甚至枪杀行动不便或罹病的战俘。
战后,这批人有21人被处绞首刑,其他人被判2至20年不等徒刑,服完刑后有89人选择返台,63人留在日本。陈志和从叔公的口述,觉得有必要通过影像为这些人留下纪录,最近3年陆续找到其中10人拍摄纪录片,为那个不幸的时代留下纪录。
他说,“台籍军属”不仅牺牲了青春,还被命令做许多不愿做的事;服完刑时,台湾已光复,时空变化,他们不知自己到底是“日本人”还是“台湾人”。他以这批人当年是在东马来西亚赤道附近担任“日本军属”,取名《赤阳》。
他到日本拍摄87岁的林水木时,林为了索讨当年薪水,至今已向日本法院上诉百余次;其他人也想向日本索讨,但都没有结果。
“台籍日军”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为了保障日本军队的军需补给,日本政府于1937年9月开始雇用台湾民众充当不具备正式军人身份的“军属”与“军夫”。1941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台湾总督府”开始接受台湾民众志愿从军的申请。据日本厚生省在197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自1937年到1945年为止,“台湾总督府”总共招募了“军属”126750名,从1942到1945年则征募了军人80433人,合计共207083名;这20多万人中有30304人在战场上阵亡,比例高达15﹪左右。 (云鹏)
[ 责任编辑:田云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