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施明德:谢长廷情资事件应诚实 否则会有现世报

2008年02月14日 20:26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来源:台湾TVBS

  中国台湾网2月14日消息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民进党2008参选人谢长廷遭指控曾当台当局“调查局”抓耙子(线民),谢长廷14日强调“绝大部分是造谣”;但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下午公开表示,当年的美丽岛事件辩护律师中(含谢长廷)担任抓耙子是“不可能没有”,而谢长廷与“调查局”的关系,“重点”不在1991年以后而是之前,因为戒严时期的政治异议人士与情治单位见面,都会两人以上一起行动,绝对不会一人独行。他还意有所指要谢长廷诚实面对,否则会有“现世报”。

  媒体爆料:谢曾为“调查局”重点布建对象

  台湾《壹周刊》报道,台当局“调查局”在1981年时派谢长廷同学、前“台北调查处”调查员谢育男与谢长廷搭上线,谢长廷成为“调查局”内部代号“光华专案”小组的重点布建对象,长期提供情资给“调查局”,即便谢长廷担任台北市议员及“立委”时,仍是“调查局”重要的咨询对象。

  现为台湾“监察院”财产申报处长谢育男则表示,他和谢长廷是台北高商的同学,当时因为在外勤负责市议会,两人才有联系,而“他对当时的时局也认识满深的,我们就常常谈一些当时时政方面的问题”。至于会面地点都选在松江路世纪法律事务所附近的咖啡厅,“中午吃饭时间,我们吃个简餐什么,这些是一定有的”。他也会把谢长廷及其它国民党外人士的看法报上级参考,但他不知道“光华专案”。

  虽然谢长廷昨日冷处理,仅强调谢育男是记者,所以两人才有往来,不过今天的新闻发展似乎持续扩大,所以谢长廷在上午继续针对“抓耙子”的指控予以澄清。

  施明德:民进党内有些人的过去的确“见不得光”
 
  对于谢长廷的说法,当年的美丽岛事件政治受难者施明德指出,民进党执政后,他向台当局“研考会”调阅当年美丽岛事件相关资料,其中抓耙子的名字全部用纸条贴住,他询问为何如此,被告知说这是机密。事实上,民进党内有些人的过去的确“见不得光”,他不能证实谢长廷是不是打小报告的人,但当时美丽岛事件律师团中一定有情资人员介入。

  他指出,当时戒严时期的政治时空很特殊,他们这群政治异议人士如果要与情治单位见面,绝对不会一个人自己去,一定会两人以上才去,以防扯上抓耙子的嫌疑。

  施明德也指出,解严之后,谢长廷以台湾“立法院司法委员会”召集委员的身份受邀担任“调查局廉政工作咨询委员会”的咨询委员,这部分没有什么,但真正的重点是在戒严时期,谢到底有没有与情治单位有所往来?而施明德也意有所指地说,“谢长廷你要诚实一点”,否则可能会有现世报。

  对于谢长廷强调当年他在民进党建党时,与情治人员的斗争是很激烈的,所有秘密都在他身上,如果他真的是抓耙子,那么就不可能顺利建党成功。对此,施明德则是不客气地说谢有“窃取果实的嫌疑”。

  政治评论家杨宪宏:谢长廷解释说法不可思议

  对于施明德的说法,台湾政治评论家杨宪宏下午在东森新闻台“拦截新闻”的谈话性节目中表示,施明德是当年的政治受难者,对谢是否为抓耙子的看法说到“重点”,而他对昨天谢长廷第一时间的解释感到讶异,因为政治异议人士与情治人员私下见面,说的好像“喝茶看报”一样稀松平常,是很令人不可思议的。

  据东森新闻了解,谢长廷的说法有两点可能有破绽,第一是他强调谢育男是同学且为记者,所以才见面,可是谢育男却说,当年他在议会的身份并未以记者为掩护,是公开的,如果被误认为记者,可能是因为平常都坐在记者席旁听;破绽二是当时谢长廷身为国民党外公职人员的精英,应该有足够的智慧分析他与调查员“聊天”的内容会被写进报告里,可是却不避嫌的与谢育男“吃个简餐什么”。

  政治受难者施明雄:抓耙子无所不在

  除了施明德对此有所质疑外,也是政治受难者的施明德三哥施明雄也投书报纸表示,“调查局”和往日的“警总”均刑求侦讯政治异议人士,然后与他们搭上线,这些人也因挂有“免死金牌”而敢言别人不敢言的“反动言词”,群众运动时更是打前锋的勇士,而“受害过才知道抓耙子无所不在”,有人为钱,有人为权位,都会“出卖良心道德”。(高大林)

  资料:“美丽岛事件”

  20世纪70年代末,国民党党外势力在台湾崛起和发展。1979年8月16日,党外人士在台北创办《美丽岛》杂志,批评时政。1979年12月10日,《美丽岛》杂志社在高雄组织2万多人集会游行,要求国民党当局“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导致流血冲突。这一事件被称为“美丽岛事件”,又称“高雄事件”。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