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双十”活动怪事多 民众批台当局搞戒严(图)

2007年10月11日 09:35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双十”活动现场,台当局安全单位高度警戒,陈水扁办公楼上方及其他制高点,配置十几名狙击手。图中理平头者系平日紧跟陈水扁的贴身随扈。台湾《联合报》记者胡圣堤摄

  

  中国台湾网10月11日消息 综合台湾媒体消息,昨日台当局举行了“双十”活动,但台湾民众看到的是“非庆典”的庆典,非阅兵的“阅兵”。陈水扁办公楼塔楼上挂着“入联”标语,在其前面的典礼看台上,写的则是庆贺“双十”之词,其中充满矛盾,此外烦琐苛刻标准不一的安检也饱受民众批评。

  “入联”文宣偷跑 宪兵违反中立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陈水扁办公室昨天原准备以“入联”压过“双十”庆典,因此在典礼开始前,偷偷要求负责南北广场的维安宪兵,抱着整箱“入联”的文宣,预先放置在每个来宾座位上,以准备营造现场一片支持的气势。

  未料这个小动作被“双十”筹委会发现,王金平随即下令将这批文宣全数收回,他并质疑,宪兵是维持秩序的,怎么可以发放与大会无关的文宣。

  讽刺的是,台当局安全主管部门负责人许惠佑还特别下达“不容许违背行政中立”的命令,但在陈水扁办公室压力下,特勤人员仍旧被迫违反,连特勤和宪兵都被夹在“入联”和“双十”庆典的争议之间,不知如何是好。

  部队敬礼 “统帅”不回礼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这次“双十”庆典的重头戏是“国防展示”,台军配合取消踢正步等象征阅兵的项目,台湾地区所谓“三军统帅”陈水扁在部队敬礼时,也刻意坐着不回礼,就是避免被外界质疑仍有校阅部队形式的阅兵之嫌。

  然而整个展示过程,包括有各项地面和空中的分列式,甚至展出新武器,场景与阅兵典礼其实看起来根本无异。

  报道称,但在陈水扁坚称“这绝对不是阅兵”的状况下,这种“非阅兵”的阅兵,由于所谓“三军统帅”不校阅也不回礼,反而像是官兵借此机会来看看所谓“三军统帅”,形成非常特殊且违反常理的景象。

  狙击手待命 公开瞄准观众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为防范去年“红衫军呛扁”旧事重演,今年“双十”活动安全措施极严格,甚至有两组狙击手公开出现在楼顶,枪身清晰可辨,枪管不时转向做出瞄准动作,让大会蒙上一层异常肃杀气氛,有民众形容“重回威权统治时代”。

  陈水扁昨天出席大会,其办公楼左右两侧的楼顶,各出现配有狙击手的监控人员,每边六人,其中一人手持狙击枪,摆出预备射击姿势,半支枪身完全露在外头,肉眼就可清楚看到。射手会四处转向,做出“试瞄”动作,但并没有迹象显示他们在瞄准特定对象。

  报道称,狙击手身旁,有一名手持双筒望远镜的观测员,另一人手持无线电机,负责联系通报,其他三人,也正紧盯着地面动态。以两组人所处的位置看来,狙击范围能够涵盖全场。虽然以往陈水扁在公开场合时,也都在制高点配备狙击手,但大多隐身在室内或窗户后方,不会像昨天公开出现在观众前。

  三关卡安检 民众批搞戒严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今年“双十”活动维持治安呈现前所未见的“内松外密”阵势,管制区内少了以站立姿势手持冲锋枪和防弹板的随扈,但在中卫区和外卫区,台当局安全单位却以十余处检查哨点、三道关卡施以最严格的安检,没有观礼证的民众只能遥望陈水扁办公楼骂声连连。

  即使有观礼证,台当局安全单位仍订出多项严格的管制事项,包括不得携带雨伞与超过20公分见方的包包;雨衣不能是黄色只能是浅色透明;包包里的饮料必须在宪兵面前打开并试喝一口,确认没问题才放行。不少民众不满,痛批民进党当局搞戒严,大骂几声后扬长而去。

  报道说,令人不解的是,原本应该由台当局安全单位负责戍守的南北广场前缘,居然找来一批童子军组成人墙阻挡媒体,人人手持木棍围起一道封锁线,这种维持秩序阵仗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为跳伞拆路灯 议员批白花钱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军方“神龙小组”跳伞因天候不佳而取消,台北市议员林奕华痛批,台风过后天候明显不佳,为满足陈水扁一人私欲,迟迟未取消天降神兵表演;陈水扁办公楼前交通号志、路灯两次拆装,白白浪费纳税人26万元新台币。

  林奕华说,今年是陈水扁最后一年任期,当年反对阅兵最有力的陈水扁,却在卸任前最后一次“双十”活动办阅兵,还强辩为“国防表演”。

  她指出,为清除神龙小组跳伞的障碍及周边人员安全,台北市政府配合预演、正式演出,分别于8日、10日两度拆装交通号志、路灯,还得调度警力管制交通。(高大林)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高大林 ]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