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湖北省鄂台交流促进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汉举行。图为尤习贵主任受委托正在作第二届工作报告。(资料图片)
中国台湾网10月11日消息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本网专访了中共湖北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尤习贵,请他介绍了湖北省开展对台交流工作的情况和趋势,并对进一步扩大鄂台两地交流与合作发表了看法。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者:请谈谈湖北省的对台交流工作开展得怎样?目前呈现怎样趋势?
尤习贵:湖北省的对台交流起步于1987年11月的台胞返乡探亲,1992年开始出现人员双向交流,1998年至2002年则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尽管2003年有所回落,2004年、2005年则有明显回升,至2006年又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双向交流无论是项目还是人数皆创出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截止2006年,台胞来鄂1420039人,其中在鄂交流4622项20142人次;台胞来鄂旅游1604758人次。我省居民因私赴台38551人,赴台交流1614项6354人。涉台婚姻6624人,台胞定居1286人。总体而言,我省的对台交流工作,渠道拓展顺畅,数量逐年增多,领域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形式走向多样,品牌逐渐形成,效果更加明显。湖北省的对台交流工作在全国都有影响,多次受到肯定与表彰,我省并提出了“打造湖北对台交流强省”的目标。
继去年我省进行“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论坛”、“海峡两岸辛亥革命九十五周年纪念活动”之后,今年又连续举办美国旧金山“游子吟”合唱演出、“台湾中南部乡镇长村里长及青年代表荆楚行”、“海峡两岸关公暨三国文化论坛”、“湖北?武汉台湾周”等系列大型活动,广泛地宣传了湖北,促进了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省、海峡两岸以及海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做到了沟通两岸,影响台湾,辐射海外,为团结广大台湾台胞,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促进台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和中华民族的认同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记者:组织开展对台交流,湖北省有哪些资源、那些优势?鄂台交流又有什么特点呢?
尤习贵:湖北有着十分丰富的对台交流资源。异彩纷呈的荆楚文化,综合实力强盛而众多的教科院所,体现中国建设成就的大型工程项目,反映祖国山河优美的风景名胜,以及中部崛起形成的经贸发展契机,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对台交流的优势。结合这些资源优势,我省规划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对台交流活动,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是以荆楚文化为主线,文化交流热络。文化是民族的根脉,中华文化是凝聚、团结海峡两岸人民的纽带,文化交流是两岸最根本的交流。以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关公文化、陆羽茶文化、李时珍医药文化及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文化为主线,开展的大规模文化交流,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经久不衰。
二是以武当山道教为主要内容,宗教、民间信仰交流活跃。武当山、四祖寺、五祖寺、当阳关陵、玉泉寺 、荆州关庙等资源,吸引着大量的台胞来访参观。省台办连续几年组织武当道教武术团赴台表演,在台湾刮起“武当旋风”。“武当文化论坛”更是规模空前,反响强烈。
三是以学术研讨为主体,教育交流丰富多彩。在鄂台交流中,湖北高校赴台教育交流始终占据了赴台交流总项目的半壁江山。而在教育交流中,学术交流又成为主体活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四是以三峡工程为主轴,大型工程参观活动不断。在交流中,我们注意发挥这些大型建设项目展示成就、凝聚情感、激励人心的作用,先后组织了 “三峡工程考察”、“长江清江水电工程观摩”、“高峡出平湖”等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交流活动不断发展。我省很重视将交流活动与对台经贸结合,配合地方的经济建设组织开展重点交流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省台办组织了“海峡两岸企业发展与合作论坛”、“海峡两岸光电子产业发展研讨会”、“海峡两岸传统产业发展研讨会”、“湖北?武汉台湾周”等系列大型交流活动。
记者:多年的鄂台交流已经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品牌效应,这对台胞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请您谈谈这些交流活动产生的效果与影响。
尤习贵:近年来,我省规划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有影响的重大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参观、考察、研讨、游览活动,不仅使参与交流的台胞亲眼目睹祖国大陆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和壮丽秀美的河山,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直接体会到大陆同胞的浓浓亲情,真切了解到大陆对台的各方面政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认同感,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在台湾当局大力推行“法理台独”导致台海局势趋向紧张、两岸关系面临冲击的今天,通过推进鄂台交流和人员往来,对于联合广大台湾同胞与我们一道,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两岸关系的稳定,维护台海和平,维护经济建设大局,维护我们的战略机遇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非常重视把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融为一体,在交流活动中广泛地宣传湖北,推介湖北,引来了一大批台资,实现了双赢,有力促进了鄂台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台商在湖北省投资的基本情况。
尤习贵:台商在我省投资始于1988年,近二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线波动过程,1992年和1993年第一次投资高峰过后曾一度出现大幅下降,经过1996年至2000年间的调整转型,从2001年开始稳步快速回升,不断向前发展。截至今年6月,全省共注册台资企业1892家,投资总额43.39亿美元,合同台资32.17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3.87亿美元,在中西部位居前列,也使台资在我省利用外资中稳居第2位。现在,鄂台光电子信息产业合作迅速发展,已成为湖北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其中,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富士康集团进驻武汉,可以带进配套企业20亿美元的投资,形成近千亿元的产业群。冠捷显示科技公司已经成为我省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
目前,台商在我省的投资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台商投资势头强劲,全省实际利用台资增长迅速。进入新世纪后的整个“十五”期间,全省新增台资企业324家,实际利用台资9.87亿美元,年均增幅35%,是台资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2006年,全省实际利用台资首次突破3亿美元,对台招商引资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是台湾大企业投资湖北步伐加快,投资规模和技术层次进一步提高。台湾排名前100大集团中有40多家在我省有投资,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50多个。鸿海集团、中芯国际、冠捷科技、唯冠科技、菘凯科技、凯普松电子、亚元电子、多普达通讯、统一食品、顶新食品、旺旺食品、亚东水泥、华城电机、李时珍药业、群光广场、大润发超市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现代制造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及农业产业化企业纷纷落户湖北,而且发展迅速,许多企业已成为有规模、效益好、知名度高、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对我省传统所有制结构的改变、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运用、人才的培养、管理水平的提升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台商投资区域相对集中,逐步显现聚集效应。台商在我省投资,就地区而言,有近一半的企业集中在武汉市,尤其是台湾大企业和台资大项目,大多落户在武汉,其后依次是宜昌、襄樊、黄冈、荆门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吴家山台商工业园区,以及襄樊高新技术开发区、宜昌三峡台商工业园等开发区和园区,是台商投资最为集中的地方,形成了一批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基地。就投资规模而言,武汉市所占比例更大,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台资22.31亿美元,其中武汉市为14.88亿美元,占66.7%。
记者:那么,湖北省为吸引和服务台商投资,都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尤习贵:根据台商投资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的工作目标是要努力将武汉地区打造成中部台商投资聚集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台商投资聚集区域由珠三角、海峡西岸转向长三角和环渤海湾经济圈,现在又出现沿长江西进,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扩张的态势。以武汉为中心的“1+8”城市圈只要能抓住机遇,完全有可能打造出中部地区台资聚集区,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第五个热点区域。
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必须经过全省上下各个方面不懈的努力。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和决心,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建立对台经济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全省对台招商引资合力,加大工作力度,将鄂台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做好对台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扩大鄂台经贸交流与合作,是促进湖北经济建设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密切两岸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当前严峻复杂的两岸关系形势下,做好对台经济工作,吸引更多台商来我省投资兴业,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湖北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高度重视。
二是建立对台经济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对台招商引资合力。各级台办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管理、协调”职能作用,与有关经济主管部门及武汉城市圈的各个城市加强联系和沟通,形成经常性的稳定的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吸收利用台资的工作。
三是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湖北武汉在海内外的知名度。随着台商投资内地新一波热潮的到来,要把握机遇,主动出击,积极邀请台湾重要的工商团体和知名人士组织台商来考察。要以 “湖北武汉台湾周”、“机博会”、“武洽会”、“光博会”、“农博会”等大型经贸活动为依托,搭建对台招商引资平台。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三次,效果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要努力使这一活动成为武汉乃至中部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对台招商引资品牌。
四是明确招商引资的重点目标区域,合理引导台商投资方向,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各级台办要为科学制定利用台资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指导目录出谋划策,争取对鼓励类产业出台配套的优惠政策。通过发展规划把引进台资工作与中长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改制联系起来,优化台资引进结构,防止盲目引进高耗能、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大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在引进大企业、做成大项目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开发区这个载体和平台,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园区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承接台资项目的吸纳能力和聚集功能,吸引更多台资大企业和大项目落户,形成更好的集聚效应。
五是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引资模式。我们不能完全重复深圳、厦门、上海和苏州的引资模式,要充分发挥武汉在区位、市场、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条件,把利用台资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与延伸产业链和增强配套能力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提高使用台资的水平。
六是下大力气改善台商投资和发展的软环境。一流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台商落户的根本。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扩大利用台资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结合我省实际,早日出台《湖北省实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办法》,切实维护台商的合法权益。通过强化依法行政和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塑造创新、诚信、开放、开明的招商引资新形象,营造招商引资的好氛围,将我省对台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近年来,来鄂考察的台商普遍认为,20年前机会在深圳,10年前机会在上海,今天的机会在武汉。我们相信,在中央对台大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打造中部台商投资聚集区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齐晓靖)
2006年10月,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览暨项目推荐会在厦门开幕。图为尤习贵主任向客人们介绍台企湖北新美香食品有限公司的参展商品。(资料图片)
2006年12月,台湾乡镇里长及民意代表团来鄂交流。图为尤习贵主任致欢迎辞。(资料图片)
2006年12月,以尤习贵主任任团长的湖北省宗教文化团赴台交流考察。图为台北市湖北同乡会在欢迎宴会上向省台办赠送牌匾。(资料图片)
尤习贵简历:1957年9月25日出生,汉族,湖北省江陵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
1975年11月,在湖北江陵县李埠公社、县委组织部工作;1980年5月,在湖北省委组织部工作,曾任副处长、办公室主任;1998年5月,任西藏山南地委副书记、湖北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2001年11月,任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2003年11月,任黄石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6年3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 责任编辑:齐晓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