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5-02-10 08:37:00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2月26日至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把学习遵守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于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阔征程上,争创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佳绩。

  锤炼坚强党性、提高思想觉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为什么要加强党性修养、怎样加强党性修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全党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供了根本遵循,成为不断开辟百年大党管党治党兴党强党新境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闪耀着党性修养的光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将加强党性修养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不断赋予党性以新的时代意蕴,深刻彰显了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的理论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赤诚的为民情怀,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的战略考量,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的根本原则、价值追求、重点任务,赋予的职能职责、历史使命。

  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感到信仰信念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共产党人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此来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以此来提高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

  深深感到政治过硬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必须做到观察分析形势要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要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要防范政治风险”“自觉尊崇党章、模范践行党章、忠诚捍卫党章”“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绝不做两面派、两面人”。

  深深感到勇于担当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更加强烈的担当精神,勇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深深感到本领高强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并用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激励领导干部:“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深深感到优良作风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历来强调‘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必须“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党之“大”,绝不只是人数规模之大,而是思想伟大、理论博大、事业宏大、肌体强大。

  重修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1943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无论是儒家的“修身”、道家的“修为”,还是佛家的“修行”,“重修养”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血脉和道德追求中,体现了对个人德行和精神境界的高度重视,《大学》论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认为一个人要想身心统一、做出一番事业,必须从小就加强自我身心修养,进行道德提升,完善自身人格,最终才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首便是“为天地立心”,将道德修养、个人修为摆在首位。

  马克思主义同样高度重视“修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正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理论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极大提升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的认识和实践高度,是“两个结合”在党的建设领域的生动体现。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决定一个人如何的是品行,决定一名党员如何的是党性”“说到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和鲜明的特性,是其所代表的阶级属性的集中体现,集中反映政党的政治主张、政治活动的本性和特性。

  1941年7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建党以来第一份以增强党性为主题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指出:“没有这样坚强统一的、集中的党,便不能应付革命过程中长期残酷复杂的斗争,便不能实现我们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任务。”毛泽东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作,都深刻阐述了党性问题。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有了坚强的党性,才能锻造“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任何时候都同党同心同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在各方面立得住、立得稳。

  我们党百余年的辉煌历史,始终与“大理”相连、与“大道”相随、与“大事”相伴、与“大德”相通。革命先烈刘伯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凛然大义是坚强的党性;“两弹元勋”邓稼先在戈壁数十载,无惧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办法”破译原子弹奥秘的坚守执着是坚强的党性;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宽广胸怀是坚强的党性;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奉献是坚强的党性;党中央率先垂范,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解决管党治党“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同样是坚强的党性……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鲜血和信仰不断砥砺坚强党性,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脚踏实地干实事、风雨无阻向前进,树立起一座座恒久不朽的时代丰碑。

  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甚至背叛初衷肯定会出大问题。”陈毅同志把“革命重坚定”作为一生的座右铭。小说《红岩》中刘思扬的原型刘国鋕,出生于四川一个富裕家庭,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特务劝他,只要交出组织、登报脱党,马上可以释放。面对劝诱,他斩钉截铁回答,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死;我如出卖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面对敌人6天内9次劝降,瞿秋白同志作出了“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的铿锵回答。从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到和平建设时期众多党员干部为国家发展无私奉献、矢志奋斗,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用生命赴使命,正是因为有坚强的党性和过硬的政治修养。

  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是党员干部一生的必修课,每时每刻都要去完成、去精进。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写给父亲习仲勋同志的一封信中说:“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正是坚强的党性、坚定的信念。司徒雷登曾经感叹,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它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

  坚强的党性,绝非上天赋予的先天特质,不会与生俱来,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铸就,而是需要用一生去追求、去实践、去提升,必须当作一辈子的事,循序渐进、日复一日,在常修常炼、常悟常进中不断精进、实现升华。周恩来同志曾说:“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以为自己改造完成了,不需要再改造了,他就不是好的共产党员。”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方志敏同志在一次次生死考验中,铸就了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坚定党性,他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字里行间充满对信念的坚守和对理想的执着,这正是锤炼党性的有力见证。

  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党性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忘记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而丧失了共产党人的本色。清代史学家赵翼有个“贿随权集”的观点,他在《廿二史札记》中研究分析了明代刘瑾、魏忠贤、严嵩、严世蕃等贪官的例子,认为有的人当初品行还是端正、敦厚的,一旦到一定位置、手中有权力就不同了。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一些党员干部曾经理想信念坚定,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地位的升迁,在党性修养上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滑向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深渊,教训极为深刻惨痛。他们身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能从党性修养不强上找到根源。

  实践一再证明,无论位置有多高、党龄有多长,如果不能在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上下苦功夫、硬功夫、真功夫、久功夫,不能时刻在知行合一中悟真知、修其心、治其身,不能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无论过去是怎样的“钢筋铁骨”“不坏之身”,也难以始终如一、永不变色。党内生活是锤炼党性、坚定信仰、提高觉悟的大熔炉,加不加火,加到什么温度,决定炼出来的是纯钢,还是劣钢。“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常修常炼共产党人的“心学”,把参加严格的党内生活、锤炼坚强的党性作为终身课题,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用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滋养自己、激励自己,真正做到信一辈子、守一辈子、行一辈子。

  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清醒看到,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我反复强调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强调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这是有很深考虑的。”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新征程上,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解决这些我们这个大党的独有难题,需要不断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

  新征程新伟业,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有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是生动的具体的实践的

  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不仅要看怎么说,更要看怎么做。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把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体现在一言一行上、体现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上,使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健康无恙、每一个组织都坚强有力。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我们一定能够以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一辈子、守一辈子的坚定执着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坚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着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

  要坚持系统深入学,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结合起来,弄明白这一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脉”是什么、与时俱进的“进”在哪里,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要坚持组织推动学,把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理论武装和实践运用、强党性和增本领结合起来,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认真落实领导班子读书班、“第一议题”、专题党课、专题研讨等具体制度,强化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升学习培训的深入性、实效性、实践性。

  要坚持个人主动学,不能满足于学过了,更要追求学得深入、学得系统、悟得透彻,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实际,从中感悟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政治品格、政治本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坚持把学习遵守党规党纪作为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性原则,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纪严则清正,清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纪律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底线和保证,衡量一名党员党性是否坚强,守纪律、讲规矩是一条重要标准。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三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党的纪律规矩鲜明地立了起来、严了起来,从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

  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必须学习纪律、知晓纪律、敬畏纪律、遵守纪律。要加强警示教育,抓好以案促学、以案说纪,深刻把握党的纪律的内在关系、内涵实质,筑牢道德防线、守住纪律红线、搞清责任界线,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彰显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大义大德大我。

  坚持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天下至德,莫过于忠。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忠臣义士不胜枚举,对忠诚的追求与赞颂绵延赓续,忠诚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基因。今天,对党忠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对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是党性修养最根本的体现。

  要保持政治坚守。邓小平同志曾说,“经常工作中有政治,有思想”。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要始终从政治上看问题,始终认定自己是党的人,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

  要保持政治定力。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去,思考问题、发表意见、制定政策、推动工作,都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政治上都站得稳、靠得住、行得正。

  要提高政治能力。把实践锤炼作为检验政治能力的“试金石”、提高政治能力的“练兵场”,在火热的政治实践中、破解重大难题中锤炼过硬政治本领。深刻领会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始终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落实党中央部署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要求自觉主动。

  要强化政治担当。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力主在国歌歌词中保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提醒大家安不忘危。奋进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之一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哪里的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哪里的疙瘩最难解,就把改革指向哪里。每个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的嘱托,不断砥砺斗争精神、切实增强斗争本领,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强化政治担当,还要敢于批评、敢于较真碰硬。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就是说,谁都不得罪的老好人,是不分是非、败坏道德的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坚持正心正举、检己修身,夯实党性修养基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锤炼党性、加强政治修养,要在根本上下功夫。所谓“根本”,其最终效果取决于自我认知的深度、自我改造的力度、持久实践的韧性。必须经常反思、自我对照,看是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真正做到入脑入心、真信笃行,理解准确、贯彻到位;看是否对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一步一个脚印、不折不扣付诸行动、严格严肃落实;看是否对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真正自觉遵守,有没有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如果没有做到,就及时做、马上改,一件一件实实在在去落实。如果没有做到位,就马上补、补到位,该纠正的立即纠、主动改,以“检身若不及”的清醒和自觉,努力成为为政以德、正心修身、干事创业的模范。

  坚持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最能锤炼和检验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党性修养从来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有着丰富实践意蕴的,必须见人见事见思想。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是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翻开2万余字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60条中的最后一条,突出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将改革蓝图变为现实,没有局外人、旁观者,必须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真正把该挑的担子挑起来、该扛的责任扛起来。干净干事体现着为政做人的底线。

  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自觉做到慎始、慎独、慎微。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贪欲的口子一旦打开,就可能一泻千里。明代张瀚的《松窗梦语》中有一则“新鞋溅泥”的故事。明代官员王廷相有一天乘轿进城,偶遇大雨,轿夫穿着新鞋,便择地而行。后来,一不小心踏入泥水之中,就不复顾惜、随意而踏了。王廷相感慨说,居身之道,也是这样,如果一失足,就无所不至了。领导干部要做到思想干净、用权干净、作风干净、生活干净。山有山道、水有水道,当干部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有守住根本、耐住寂寞的坚毅。“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交友不慎,会毁一生。

  要时刻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同党员干部的形象联系起来、同肩负的责任联系起来,扣好人生每一粒扣子。大胆干事体现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忠诚于心,才能贡献于行。把职业作为事业来追求,就会体味到辛苦中的甘甜,就会乐于贡献。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认识到责重如山、不可懈怠,这是一种觉悟、格局、境界;任何一项工作,做好做优永无止境,必须专心致志,克服浮气、惰气、官气、暮气,这是一种真心、用心、恒心;岗位不同、光荣神圣相同,必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这是一种挚爱、挚诚。干净干事、大胆干事贵在真实。韩非子曾说,人应当内外相应、言行相称。干净干事、大胆干事的要义是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一以贯之,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实践告诉我们,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大胆干事是最质朴的方法论。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前进道路上,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只有扑下身子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才能无愧这个伟大的时代。无论是“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廖俊波,还是“帮山民致富,做太行愚公”的李保国;无论是“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黄大年,还是“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的张桂梅……无数优秀共产党人总是在敢于干事中冲锋在前,在无怨无悔中默默坚守,在卓越的担当作为中彰显闪亮的党性修养,为鲜艳的党旗增光添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惟有提升党性修养,方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实际行动不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异成绩!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体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责任编辑: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