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别看天气冷 生意热腾腾(探访)

2025-02-07 07:5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核心阅读

  汽车性能测试、光伏发电测试、空调热泵测试……最低气温零下53摄氏度,冰封期将近半年,黑龙江省漠河市充分发挥极寒环境这一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寒地测试产业,把“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延展冰雪经济新空间、释放发展新动能。

  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南岸。位于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3摄氏度,冰封期将近半年。得天独厚的极寒环境,为发展寒地测试产业提供了超长的验证时间和绝佳的测试环境。

  据了解,目前漠河市已有6家寒地测试企业,年测试车辆超过1200台,测试新材料、电子元器件、车衣车膜等品类数量达2.3万件。近日,记者踏上这片银装素裹的北疆冻土,探访当地将“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的创新实践。

  测新能源车——

  “沿着大街溜达一圈,啥品牌都能看到”

  加速、转弯、漂移……在黑龙江红河谷汽车测试有限公司的北极村基地里,一辆新能源车正在冰雪圆环跑道上疾驰,车尾扬起阵阵雪雾。

  不远处,一家车企的测试工程师曹书文正在和试驾员共同排查问题。初冬,他便跟随团队来到这里,要测试13种车型、140辆车在极寒环境下的各种性能。

  “极寒测试是新车上市前的重要测试事项。”曹书文说,近些年新能源车发展迅速,每款新车的电池续航、充电速度、电机电池电控系统的低温标定等数据都需要到极寒环境下进行实地测试。

  漠河市每年可供开展寒区试车的时间长达5个多月,受到车企青睐。“我们能够弥补其他地区寒地测试周期短、时间集中的短板,还能满足各种寒地测试项目的需要。”黑龙江红河谷汽车测试有限公司客户经理马向东说,基地有40多条专业测试性能的道路,去年10月初就有车企来进行路试和耐久测试。目前,已迎来近300台测试车辆和400多位试车人员。

  “这里不仅具有条件优越的试验道路和配套设施,还非常重视车企的需求。每年建设、更新、维护跑道时,都会提前收集各家车企的个性化需求和意见。”来自武汉的曹书文,从2022年就开始到漠河进行寒地测试,对这里提供的各项服务很满意。

  目前进行寒地测试的车辆中90%以上是新能源车,非常依赖充足、高速的充电桩。现在基地已经能够同时给48台车充电。“我们去年还新增了一台960千瓦的超充充电桩,平常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充满电的车,现在只需要10多分钟。”马向东说。

  “测试车辆的上路、充电、加氢等事项需要安全备案,我们会帮助车企与应急、公安等部门对接。”马向东介绍,基地还为车企推荐本地试车司机,本地司机具备丰富的冰面驾驶经验,能够提出更适应冰雪路面驾驶的改进建议。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上个冰雪季,漠河的寒地试车产业吸引了来自39家车企的1500多位试验人员,带动石油、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间接收入超3600万元。

  “沿着大街溜达一圈,啥品牌都能看到!”北极村景区内,老李的东北菜馆里坐满了操着各地口音的车企工程师,他笑着说,“别看漠河冬天冷,咱的生意可是热腾腾的。”

  测光伏产品——

  “服务高纬度极寒地区市场,产品实证测试必不可少”

  在光伏发电组件漫长的使用周期里,可能承受低温、昼夜温差、雪荷载、狂风等多方面的考验。

  为研究测试极寒环境对光伏发电的影响,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漠河建设了极寒测试园。“我们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极寒条件,积累测试数据,以更加科学、客观的方式验证、评价光伏产品在极寒环境下的性能。”国检集团漠河分公司行政主管唐宁说。

  国检集团建设的极寒测试园,是国内首家光伏领域极寒气候下兼具办公、检测、科研、仓储等功能的综合性户外实证测试园。2023年12月,光伏支架和组件、逆变器、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等产品已完成安装,晒场也已满载运行。截至2024年12月,极寒测试园的入驻企业超过60家,检测样品型号达80多种。

  唐宁介绍,发电量数据和每块光伏组件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基础数据,都可以用软件实现远程监控。与此同时,气象站也在不断地采集记录着实时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降雪量、辐照度等参数。

  “与环境箱模拟低温环境相比,实际环境里还有雪荷载、狂风以及昼夜温差等情况,能够更加真实地暴露组件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衰减、老化以及各种电气部件故障等问题。”一家光伏组件企业在建园之初就携带产品入驻,并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极寒气候户外实证。“我们准备开拓挪威、冰岛等市场,服务高纬度极寒地区市场,产品实证测试必不可少,漠河的气候条件提供了宝贵的低成本测试条件。”该企业负责人说。

  2024年9月,极寒测试园二期开工建设。“未来,我们要发展建筑材料、新型材料、太阳能光伏产品、户外储能系统、空调热泵、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多种类产品的寒地测试业务,打造一个综合性现代化国家实证测试产业基地。”唐宁说。

  测空调热泵——

  “低温环境下的制热能力,对空调综合性能是很大考验”

  漠河的雪天清晨,太阳刚露出一丝光亮,李小辉就已经在去往测试场地的路上了。

  “项目组担心大雪对室外机造成影响,让我去现场调试一下。”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空调热泵的寒地性能测试”项目组在漠河的现场维护人,遇到极端情况,李小辉就要立即去现场观察调试。

  清理完积雪后,李小辉接到了项目组的电话。“目前数据一切正常!”电话那头的研二学生蒋良志正在1000公里外,通过全自动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观察着测试场地里四五十个传感器收集的现场温度、湿度、压缩机转速等数据。

  “东北采暖以烧煤为主,每到冬天空气质量容易受影响,我们正在研究如何用空调热泵进行更节能环保的取暖。”来自黑龙江的蒋良志从小就对采暖的重要性有着切身感受。但现在空调取暖的耗电量较高,有些空调还会因冬季低温无法运行。

  在空调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制冷是本分,制热是本事”。

  “低温环境下的制热能力,对空调综合性能是很大考验。”蒋良志介绍,他所在的项目组就是要在漠河的极寒环境下,考察空调零部件的耐寒性、整机的持久运行能力和能耗情况,再用以支持后续的改进和开发。“漠河极端天气多、低温周期长,适宜开展长时间、大范围的测试,同时当地便利的交通条件、寒地测试产业的规模效应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在吸引着我们。”项目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吴健说。

  目前测试的两款空调产品来自一家韩国企业,项目团队也是这家企业在全球测试极寒环境的第三家实验中心。“测试可以帮助企业改进产品,也为项目组开展热控测试积累案例。”吴健说。

  “现在空调热泵的寒地测试还没有行业内的官方标准,我们要与国内做热泵研究比较成熟的高校一起推动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设立。”关于未来目标,吴健说,还要把冻雨、暴雪等异常工况的因素加入测试,再去研究如何去对抗这些因素,助力我国清洁取暖事业发展。

[责任编辑: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