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汽车“赶船记” 见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动历程

2025-02-02 09:08:00
来源:央视网
字号

  央视网消息:黄岛站,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紧邻青岛港前湾港区,担负着青岛港前湾港区的铁路集疏港运输任务。铁路与港口在这里相遇,黄岛站也就成了山东省海铁联运的重要枢纽。

  作为全国最繁忙的货运站之一,2024年黄岛站日均装车量接近3000辆,发送货物5000多万吨,平均每小时就有一百多辆货车需要在28条装车线上先后作业。

  紧张、繁忙,是这里的常态。

  调度室的屏幕上,时间是最显眼的标识,这里的每一条线路,每一趟列车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时刻表,每一次计划外的变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徐延林,黄岛站站长,他紧盯的是春节前最后一次从黄岛站大批量出海,前往欧洲的新能源汽车订单,分两批次抵达,共计430辆,预计离港时间是1月24日。

  抵达黄岛的满载汽车运输专列是第一批次280辆新能源汽车,满载专列可以从河南圃田一站直达,保证货物以最快速度抵达黄岛。

  但同时,也意味着剩下的150辆汽车不满足专列的开行条件,只能与其他载着不同货物的列车“拼单”,结伴启程。这些混合编组的列车不能一站直达,在中途需要进行解体编组作业,再不断寻找前往黄岛方向的车流“搭伙”,一般三至五天才能抵达目的地。

  这样一来多出的运输时间就会导致后续的工作无法按时进行,甚至可能会延误船期。

  等不及了!徐延林知道,必须抢期!他求助同属国铁济南局青岛车务段的蓝村西站,只有通过两个车站的协作才能最快解决困境。

  按照铁路运输,“空找空”“重找重”的列车编组规则,已装载货物的重车,一般不会与未装货的空车混合编组。这15节车厢,需要等待编挂相同方向的重车,凑够整列数量才能再次启程。

  然而,从蓝村西去往黄岛方向的车流空车多、重车少,如果不重点保障,这批出口车就会耽误船期。

  此时,打破惯例、特事特办是唯一的选择。

  记者:编组对你们来说是一个额外增加的一个困难是不是?

  国铁济南局青岛车务段蓝村西站调度主任 李冰:是的,因为现在黄岛的其他(重车)车流没有,这列车要开的话只能欠流开。但是我们现在组织夹杂着黄岛的其他(空车)车流进行一块编组,进行整列开行。刚才徐站长给我安排15辆新能源车(厢),这已经是在生成编组计划,一会儿到点就准备开车。

  李冰是哈尔滨人,毕业后就来到了蓝村西,今年是他工作的第八年。

  明明是个95后,两鬓却长了不少白头发。

  记者:对你们来说也会有压力吧?如果有人犯了一个小错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国铁济南局青岛车务段蓝村西站调度主任 李冰:有压力。因为这些重点任务需要我们各个环节去重点对待,对作业过程中的标准执行都是有很高的一个要求。如果其中一个人犯一个小错误,就会有可能导致这列车晚开,导致到黄岛的时间比较晚。如果再严重一点,就可能出现事故的发生。

  李冰要做的就是先从蓝村西编组场每天到发的7000多辆列车中,找出这15节载着新能源汽车的车厢,然后编挂上开往黄岛方向的空车再一并发出。

  中午13点11分,15节载着150辆新能源汽车的专用车厢从蓝村西站发出,开往黄岛站。

  李冰如约完成了任务,下一棒,属于徐延林。

  黄岛站平均每十多分钟就有一趟列车按照运输组织计划开行、到达,这15节计划外的车厢既不能影响整体运输秩序,又要尽快配送到位,徐延林必须亲自协调调车班组,保证车站的所有工作不被这个“意外”打乱。

  国铁济南局青岛车务段黄岛站连结员 徐延林:全是00后,我和他爸爸一个年龄,他爸爸也是1977年。现在00后都是我们的主力军了,我们全站35岁以下的是72人,25岁以下的26人。

  1996年,19岁的徐延林来到黄岛站,再没离开过。

  这是他工作的第三十个年头,曾经的他也像他们一样,整个人半挂在列车外,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无论冬夏。

  列车开过,有人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也有人看到了未来的样子。

  国铁济南局青岛车务段黄岛站连结员 徐延林:车送到位,我们的这一环工作就结束了,下一步就是老孟,他们负责卸车再装箱,然后再集港。我把接力棒交给他了,后面全看他怎么组织,把这票货赶上船,这个任务是算圆满完成了,再看下一个任务又等着又来了。

  五十分钟后,这15节载着新能源汽车的专用车厢,徐徐停靠在卸车专用线上。

  孟照林,国铁济南局济南铁路物流中心黄岛营业部经理。

  徐延林负责把货物安全正点运输到站;孟照林则负责后续的卸车、装箱工作,直到货物装船出海。

  这两人的工作就是接力赛,只有互相信任才能交棒顺利。

  今天的抢期行动还算成功,徐延林的经验让这批货物如期安放在货场上,为接手的孟照林抢出了宝贵的作业时间。然而,意外还是出现了。

  晚上九点多,孟照林按照惯例向客户确认船期,得知船期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一天。

  虽然受到天气、潮水情况、港口作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船期浮动是正常现象,但这是孟照林最不愿意看到的。

  国铁济南局济铁物流中心黄岛营业部经理 孟照林:我要通过了解船期来确认大约什么时候集港,因为集早了不行,没有场地,集晚了担心上不了船。海铁联运就是牵扯很多环节,铁路的环节、港口的环节、船公司的环节,各个环节我们都要盯紧了。有一个环节有问题,可能就影响全部。

  孟照林眉头紧锁,这意味着,搭档徐延林好不容易抢出来的时间,又回到了原点。一旦错过船期、逾期交付,不仅会造成巨额损失,也面临着失去海外客户的信任。

  这注定是个不眠夜。突如其来的任务、不断加码的困难,还有随时变化的条件,除了这批订单以外,此时此刻,窗外的货场还有每天数千辆列车运来的货品,同样要如期交付,这桩桩件件都压在孟照林的心里。

  徐孟二人在黄岛站是个有名的组合,因为名字里都带着“林”字,所以大伙都喊他们“二林”,再是急难险重的活儿,“二林”也能默契配合,互相消解。

  所以在今晚,孟照林像往常一样喊上老伙计,一边巡检一边讨论,也能分担一些压力。

  记者:这样一个晚上走下来,你们数过需要走多久的路吗?

  国铁济南局青岛车务段黄岛站连结员 徐延林:刚才在港口,那个天桥上去64层台阶,下来64层台阶,那一列车(走下来)是1公里,转了一圈下来是2公里。然后连上天桥下天桥再转现场这一圈我觉得2.5公里。现在我们又到了车站货场,这一圈下来又2公里。累是挺累的,但是每天一睁眼,我觉得每天好像都不一样,辛苦一天,第二天早晨睡醒觉以后又打满血复活了那种感觉。

  国铁济南局济铁物流中心黄岛营业部经理 孟照林:我感觉你看一列列的车,我们装一个车安全送了货以后,非常有成就感。包括我们黄岛站,从原来一天不足一百来辆(列车),现在(每天)装到3000多辆(列车),我感觉每天干这么多活,有一种成就感。

  这二十多年,对“二林”而言是最美好的青春。

  时过境迁,“二林”老了,不再是当年的模样。

  但黄岛站却越来越大了,四通八达的线路、高附加值的货物、精密严谨的流程,这一切也让“二林”的压力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紧张。

  当然了,他们早已日渐成熟,感受着新局面带来的紧张兴奋和挥洒自如的快意。

  这漫长的一天对他们而言似乎还未结束,夜已深,为天亮后即将到来的“大考”,两人仍在商量个不停。

  一大早,仅仅睡了三四个小时的孟照林已经出现在货场了,现在距离集港作业时间只剩下十个小时,而他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这批新能源汽车的目的地是英国,船期为45到60天,要确保汽车安全地在海上漂泊几十天,装箱工作至关重要。

  虽然时间紧急,但安全才是第一位。

  由于集装箱长度有限,汽车需要互相借位。

  先在箱内放置专门定制的钢架,然后将第一辆车的车头抬起,第二辆车的车头开到第一辆车抬起的车身下,如此一来,一个车厢就可以装进三辆汽车。

  黄岛站1995年建站,是胶黄铁路的终点站,建站初期这里的年装车量不到两万辆,以煤炭、铁矿石运输为主。

  因为没有客运业务,许多当地人没有听说过黄岛站,这里,一度“无人知晓”。

  小小的黄岛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渴望通过联通与世界互动。

  这三十年来,黄岛站的年装车量增长了51倍,货物品类从低附加值的煤炭、铁矿石,逐渐演变为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的产品。

  2024年,黄岛站通过海铁联运出口的新能源汽车达到4.3万辆,成为山东省内出口新能源汽车最多的车站,从“无人知晓”到名列前茅,黄岛站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历程。

  属于孟照林的工作只剩下最后一步——集港,就是用专车通过公路运输将集装箱送往船期航次所对应的码头。

  青岛港前湾港区,这批新能源汽车的海运起点。这里位于环渤海地区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和日韩港口群中心地带,是距离国际主航线最近的港口之一。

  海洋答卷,常答常新。

  由于新能源汽车携带动力蓄电池,对安全通关、物流畅通方面要求更高。为此,青岛港协调黄岛海关开设了“海铁联运专用集港卡口”,集装箱到达码头后,无需再次堆存、查验,可以直接装船作业,打通了铁路入港的“最后一公里”。

  如此一来,不仅节约了运输时间、物流成本,更能有效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不断培育外贸新动能。

  孟照林说,140多个集装箱正常情况下的集港时间是8至10小时,但船期提前,现在留给他的作业时间只剩下6个小时。

  下午四点半,中远海运青岛集运项目部的王占芳来到了货场,他所在的企业承接了这批订单,因为时间太紧,他放心不下。

  记者:这个极限操作你们以前碰到过吗?这种情况。

  青岛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项目开发部经理 王占芳:这样的情况比较少一些,每一个环节都要去卡紧的,无缝衔接。咱前端的铁路方,到达的时间压缩出来,是为了把车辆更早一点送到装箱现场。装箱线的工人也会加大班组进行提升装箱效率,完成装箱环节的效率。装箱封箱完以后进行集港,每一个环节大家都去提升效率和加大人员资源的投入,进行缩减时间,然后保障客户货物的正常发运,顺利发运。

  记者:感觉你们真的就是跑出了中国速度。

  青岛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项目开发部经理 王占芳:每一个业务做下来就像一场硬仗。

  国铁济南局济铁物流中心黄岛营业部经理 孟照林: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吧。

  从黄岛站向南出发,大约6公里就是青岛港前湾港区,这140多个集装箱需要60多辆大货车来回往返两趟,运输到指定的码头泊位。

  夜里十点半,青岛港内塔吊林立,灯火通明。

  忙碌的车流,轰鸣的机械;巨轮往来,装卸繁忙,这是独属于港口的特殊年味儿,也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与蓬勃生机的体现。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青岛港海铁联运集装箱量同比2023年增长了15.3%。如今,青岛港开通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达到83条,不断加速着互联互通的开放大通道。

  在青岛港一座远程控制楼里,郭磊和他的同事早已收到指令,等候在此。他们将通过半自动化的桥吊作业系统,远程操控,将集装箱稳稳送上即将远航的船。

  最后一个集装箱装船时,刚过半夜两点。

  从21日上午十点到现在,这36个小时只是春运大潮中的一个切片,在这个严谨、庞大、高效的物流系统里,还有太多的人没有被看见。

  他们,虽然平凡,但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接力中,才拼凑出了货畅其流的中国模样。

[责任编辑: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