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含量”UP!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增多
机器狗、智能眼镜……这些酷炫的人工智能产品,都是由浙江杭州的企业自主研发生产。日前发布的《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在杭州,目前已有56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占浙江省一半以上。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增多
这一款B2-W工业轮足机器狗是由杭州一家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它重约75公斤,最大移动速度20千米每小时,在40千克负载条件下,续航里程可达到50千米。它还可以涉水奔跑,完成侧空翻、360度跳跃转体等高难度动作。
这款AR智能眼镜的研发公司也在杭州,它借助光波导技术的支持,通过透明镜片展示出清晰的虚拟界面,实现信息叠加显示效果。还可根据客户需求,结合软件、AI,配合定制实训课程,辅助教学。
总台记者 廖望:出国旅游放在以前,我们遇到语言问题的时候,可能需要拿出手机去查询、翻译。现在有这样一款智能AR眼镜,戴上它就可以把实时的翻译结果呈现在眼前,可以无障碍交流。而且像这样一款眼镜,特别轻便,戴上它和戴一款普通的眼镜没有什么区别。
科研赋能 企业创新
政府助推发展
想要实现人工智能的更多应用场景,不仅需要做好硬件准备,更需要科研的突破。在杭州,之江实验室等一批基础科研机构研发的科学模型相继投入使用,赋能产业发展。
走进位于杭州余杭区的之江实验室,科研人员正运用实验室主导开发的一款地球科学大模型进行研究,并收获了一批新的科研成果。他们使用的这款大模型集成了地质图解译与生成、知识图谱构建等研究工具,为科学研究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王涛:对我们矿产的资源分布规律提出新的认识。为我们寻找战略性矿产、巨型大矿提供了一个新依据。
除了地学领域,之江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从2024年5月至今,已陆续推出十多个大模型,涉及天文学、材料学等多个领域。
之江实验室科学基础模型总体部技术总师 薛贵荣:因为外面现在大部分的模型都比较偏向于文科生,就是能写诗、写作文。但是我们在科学研究这些场景,希望它能够帮助我们像AI科学家一样,从事科学探索,科学研究这样一些工作。
从2023年到2025年,杭州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多条人工智能产业政策,通过给予奖励补助、建设特色园区、引育高端人才等多种方式,推动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杭州市经信局人工智能产业处处长 蔡荣:到2026年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力争成为全国算力成本洼地、模型生态最优城市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带动实体经济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