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西藏林芝:山路深处有山鹿
新华社拉萨9月3日电题:西藏林芝:山路深处有山鹿
新华社记者侯韶婧、沈晓朦、魏冠宇
翻过几个郁郁葱葱的山头、路过几条清水淙淙的小溪,沿着土石山路一路爬坡,海拔达到4000米,气温也降至14摄氏度,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娘蒲乡同吉村已在眼前。就在这山路深处的高海拔山麓,传出了几声“呦呦”的鹿鸣。
以“政府+企业+集体”合作模式运营的工布江达县高原生态养鹿基地,实现西藏首次规模化鹿养殖。今年42岁的西藏天边牧场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运飞回忆,他是在西藏旅行途中,找到了自己的事业。
郑运飞的老家辽宁省西丰县,人工驯养梅花鹿历史超过300年,是国内重要的鹿产品集散地。“工布江达县设有白唇鹿自然保护区。如果在高原户外条件下鹿类能健康生存,或许也适合人工养鹿。”他说。
2023年9月,基地从东北引进160多只鹿。“这里海拔高、氧气少,首批不敢引进太多。”娘蒲乡党委书记陈云飞说。
首批鹿能否顺利越冬,让陈云飞提心吊胆。他叮嘱郑运飞时时观察监控录像,追踪鹿的状况。
“牧场贴近自然,鹿群活动空间近50亩,长得很好!一年下来,成活率达95%以上。”郑运飞说。大片的森林和草甸,为鹿群提供了仿自然的生境。
目前,基地已完成鹿群越冬试验、远距离单次运输试验、正常配种及分娩试验以及本地饲草料搭配试验,公鹿产茸、母鹿产崽,一切正常。基地现存栏165只鹿,单只年收益超1万元。
基地发展带动本地就业。“每天工作都很有趣,我一直在跟师父学本领。”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兽医专业的养殖人员洛白珍是当地村民,去年9月来到基地工作,成为技术员吴云龙的徒弟。
今年6月,一批饲草包运抵基地。由于大型设备进不来,卸货只能靠人工,全村老少肩扛手提卸完满满一卡车。“基地建设为许多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大家也都卖力帮忙。”同吉村党支部书记洛桑扎西说。
在藏文化里,鹿象征吉祥、幸运。如今,在这个汉、藏、回族群众共同参与建设的养鹿基地,这份多民族同胞共促的事业,承载了村民更多的希冀。
“现在基地已繁育十几只鹿崽。等幼鹿过冬试验成功后,基地将扩建。”郑运飞说,他们提供管理技术、负责采茸收购,助力村民增收。
“我要尽快提高自己的技术。”洛白珍抚摸着自己最爱的046号小梅花鹿说,“希望每只诞生在这里的小鹿,都像它这样活泼可爱,为乡亲们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