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伊犁河谷飘药香

2024-06-19 20:22:00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在巩留县科技示范园智能温室里,工人在培育中药材幼苗。孔庆平摄

  夏日的伊犁河谷满眼翠绿,生机勃勃。在巩留县巴哈拜村的一处农田里,移栽的甘草幼苗长势良好。“伊犁河谷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中药材产业优势明显。”新疆欣嘉明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药草种植基地负责人丁学开正在准备指导农户开展药田管理工作。

  伊犁河谷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新疆重要的中药材资源库,有耕地800多万亩,其中玉米约362万亩、中草药29.92万亩,巩留县、昭苏县、特克斯县等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产业势头良好。

  今年,新疆欣嘉明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在巩留县种植了5000多亩甘草、黄芪、柴胡等中药材。“巩留县中药材种植长期以经验种植为主。高质量发展中药材离不开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目前,公司正在推进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探索形成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标准化中药材种植流程。”丁学开说,公司将在巩留县形成企业负责中药材托底收购、种植技术支持和育苗工作以及农户负责种植的协作方式,从而实现多方受益。

  在新疆欣嘉明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占地150亩的加工厂区内,多种中药材被加工成饮片。“公司正在申请食品许可证,准备开发代用茶等产品;同时计划建设提取车间,不断丰富中药材产品。”该公司行政总监刘红说。

  目前,新疆欣嘉明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在巩留县形成了从中药材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业务覆盖。“公司在发展中草药种植过程中,带动更多农牧民参与中药材的种植、采收等环节,每年的人工劳务支出费用约600万元。中药材种植标准化体系的形成,可以带动农牧民种植中药材面积达3万亩。”刘红说。

  中药材的引种、育苗、驯化等工作是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些年,巩留县打造了占地面积305亩的“天山药谷”种植示范区。“现在药谷内共试验种植了六大类150余种中药材,智能温室繁育药苗总计85个品种259.84万株,保有种子资源91个,为巩留县药材种植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支撑。”巩留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管理站站长孙亮说,现在药谷已完成了黄芪、防风、白术、丹参、板蓝根、甘草等常规中药材的规范种植流程。

  巩留县是新疆伊犁贝母、红花等中药材优势种植区。近年来,当地依托资源优势与种植传统,实施中草药材振兴工程,编制了《巩留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目前,全县种植药材面积达10万亩,预计“十四五”时期末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万亩。

  巩留县振兴中草药产业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依托良好生态环境、打造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大宗原料药产业基地的缩影。当地在巩固提升传统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的同时,加大引进培育发展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力度,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发展势头强劲。

  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伊宁园区的新疆瑞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地产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发酵赋能,产出了核苷、核苷酸以及饲用、食用和药用优质氨基酸、新型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地产玉米实现“身价”倍增。

  “2023年8月公司正式投产,现在生产线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可年产腺苷3000吨、鸟苷3000吨,预计今年年产值可达2.4亿元。”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成林说,伊犁作为新疆玉米主产区,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加之在园区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一年可降低成本2600余万元。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该企业即将开工建设的二期项目以腺苷和鸟苷为原料,加工附加值更高的腺嘌呤和鸟嘌呤产品。

  当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正在构建以生物医药为核心,以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制剂生产、生物医药研发等为重点的产业链。2023年,州直生物及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9家,生物及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75.37亿元,同比增长27.34%。

  以企业为主体的医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设立了新疆合成生物学产业创新研究院;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专利达103项,已获授权55项。

  该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丰红星表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依托生物资源优势和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经济日报记者 马呈忠)

  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孙路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