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如何落地?
9月1日,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行。作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性法律,如何解决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现存的一些问题?又如何在未来建设中,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无障碍落实?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即将实施,硬件建设如何保障?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前夕,8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了一场集体采访,由四个部门的负责人参加,重点回应如何保障此部法律能够有效执行落地。对于无障碍环境中的硬件设施,应该如何改造和完善?
对既有的不符合无障碍建设标准的设施进行针对性改造,是否是强制?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邵磊:当然是强制性的。这个法律有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就是要编制无障碍的专项规划,这个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牵头负责的。那么编制规划的整个过程,整个目标,以及它的实施,就是要确定年度无障碍改造的计划,改造的内容,以及相关的资金安排。现在我们在城市里发展,叫增存并重,有增量,当然有更多的存量,存量都要做一些空间的优化,结构的调整,这个针对性就是针对这个。那么当然这里边会有难度,会涉及主体不同,会涉及产权不同,会涉及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冲突,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参与,大家通过协商来解决相关的难题。
无障碍环境建设中,政府服务如何进一步推进?
除了硬件上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软件上政府相关部门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和精细化,也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政府服务能力方面,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如何完善和提升?
如何更加细致解决“数字鸿沟”和“服务赤字”问题?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邵磊: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里强调的一点是,除了现在用高科技的产品,用智慧的产品之外,应当保留现场指导、人工办理等传统服务方式。我们知道代际的差异,我们父母这一代,和现在的“00后”在长成之后成为老龄的这一代是肯定不同的。所以,首先要在使用习惯上符合人们的需求,符合老人的需求。第二,在“数字鸿沟”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手机的交互上,还是在安全技术上,这都是一个立体的、多维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地设置了大字、大的图标,就能够解决的。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