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推动人权文明发展进步——中外嘉宾共话全球人权治理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和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共同主办的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14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平等、合作、发展:《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与全球人权治理”为主题,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机构在内的国际组织的300余名中外嘉宾出席论坛,共话全球人权治理。
本次论坛设有“国际合作与全球人权治理”“全球发展倡议与发展权的实现”“全球安全倡议与人权保障”“联合国人权机制与全球人权治理”“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等5个分论坛,与会中外嘉宾从不同角度展开交流研讨。
在人类文明百花园中,各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发展道路各异,但促进和保障人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追求。30年来,在《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的精神激励下,国际社会不断探索有效促进和保护人权的道路,推进国际人权事业持续发展。
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表示,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广泛拓展同各方人权交流合作,愿同各方一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将持续加大全球发展资源投入,为人权治理注入正能量。”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表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是不断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国际发展合作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
“人权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标志,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新华通讯社社长傅华表示,新华社将充分发挥世界性通讯社优势,凝聚社会共识、加强国际传播、促进交流互鉴,同世界各国媒体机构一道,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不断发展。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在发言中谈到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权发展之间的关联。库恩认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中国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促进人权。
“保障生活在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应该是全球人权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非共和国外交部主管国际合作与多边事务专员马藏戈·姆博亚·圣·西尔表示,让世界人民成为人权事业的主要行动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世界上的大国必须履行应有的责任。
拥有平等发展机会,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充分的发展权,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在论坛现场,中外嘉宾深入探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对推动世界人权发展的现实意义。
“各国需要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不断完善国家治理。”印度作家、印中友谊推动者库尔卡尼认为,全球人权治理应当坚持全球民主的原则,即各国无论大小强弱、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都应一律平等。
“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生动实践。”赞比亚-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赞比亚知名学者弗雷德里克·姆泰萨以赞比亚与中国“全天候”友谊为例,生动阐述全球发展倡议与发展权的实现。
“全球安全倡议旨在为解决冲突和保障安全开辟一条新途径,它主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它提倡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乌干达人权委员会委员克里斯潘·卡赫卢表示,中国不仅提出了方法,而且分享了经验,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完全符合全球最新趋势。”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直属国家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切切伊巴耶夫·艾尔梅克·卡纳托维奇表示,全球安全倡议可以成为解决全球安全问题的基础和概念框架,推动实现国家和地区稳定,促进全球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机制工作,为推动建设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对于国际社会实现人权治理极为重要。”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咨询委员会人权专家刘昕生表示,各国应当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探索促进民主化和法治的途径,促进全球人权治理的健康发展。
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国家治理、公民生活中,新环境下,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构建网络领域的命运共同体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表示,身处数字治理的关键时期,全球南方国家应延续南南合作精神,深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激发内在的创新力。
“阿根廷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民众教育水平、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帮助数十万人摆脱贫困。”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斯蒂亚诺表示,未来,相信中国将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数字技术等领域开展更多务实合作,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