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2023-03-21 09:46:00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评论员观察)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锚定目标、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智能温控育秧大棚中,泥土粉碎机、上土机、高速播种叠盘流水线等智能化生产设备有序作业,为早稻育秧;绿油油的麦田里,无人机时而齐头并进、时而悬停空中,进行“一喷三防”作业;高标准农田上,摄像头与传感器实时采集和传输温度、湿度、土壤状况等数据……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现代化农机设备驰骋沃野,春耕春种春管图渐次铺开。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只有农业强了,农产品供给有保障,物价稳、人心安,经济大局才能稳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也应发挥农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的积极作用。“三农”涉及行业多、领域广、群体大,在扩大国内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可腾挪的空间、可挖掘的潜力非常广阔,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战略支撑作用非常突出。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量的创造动能和消费需求。由此而言,建设农业强国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台阶……一项项数据,折射着农业新发展、乡村新气象。如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欣欣向荣,充盈着希望与干劲,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走得稳、活力足。这些年来,正是因为农业基本盘稳固,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把牢了粮食安全主动权,我们抵御各种外部冲击才有了坚实底气,始终掌握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战略主动。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意义重大。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从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到推动产业振兴,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锚定目标、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今年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汇。一条条意见建议,传递来自基层的期盼,也启示我们,建设农业强国,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眺望前方的奋进路,铆足干劲、攻坚克难,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一定能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人民日报 尹双红)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