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财政直通车”这样抵达田间地头(一线调查·扩内需 畅循环)

2022-12-19 14:4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本报记者 马跃峰 曲哲涵

  在河南省延津县塔铺街道王厂村,新建的机井“小房子”像一朵朵顶着红伞的白蘑菇“长”在田间,分外惹人注目。受益于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又准又快送抵基层,当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丰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作为创新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中央财政资金迅速直达基层,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使用效率,为基层“六稳”“六保”提供了有力支撑。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如何“直达”基层的?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如何防止资金跑冒滴漏?记者近日采访了延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民生保障相关资金的落地过程。

  直达资金促基建、兜底线,惠民效果实打实

  冬小麦长势不错,王厂村村民王文学沿着垄沟低头查看了半晌,喜上眉梢。

  2022年,他承包了32亩地,种了一季麦子、一季花生。秋收一算账,小麦亩均增产200斤,花生亩均增产100斤,一亩地平均增收800到1000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果真让咱收入‘高’出一大截嘞!来年的收成保准也错不了。”他说。

  王厂村地处黄河故道,是典型的沙土地。“过去,每1000亩地平均只有10口井供水。一遍还没浇完,浇过的地又干了。十天半月也轮不完。”王文学说。

  农谚说:“多收少收在肥,有收无收在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的根本保证。

  2021年,依托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延津县获得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60万元,将王厂村3400亩耕地全部改造为高标准农田。新建的高标准农田里,地埋管网纵横交错,机井灌溉方便快捷。农民通过手机缴费、刷智能水电卡,一键操控,地里的灌溉设施就开始工作了。

  “以前浇地,需要人工计电费,耽误工夫。现在刷卡取水,不但方便,而且计费清楚。浇地的时间也快,用不了四五天,全村就能轮上一遍。”王文学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大家的种粮积极性。

  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志刚表示,利用中央直达资金,2021年,延津县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其中,榆林乡0.8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小麦每年可增产48万公斤、玉米每年可增产32万公斤、花生每年可增产23.6万公斤,合计可增加产量103.6万公斤。

  2022年,延津县计划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36万亩。其中,僧固乡0.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报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实施后,小麦年产量可增加52万公斤,玉米年产量可增加7.5万公斤,花生年产量可增加17.5万公斤,合计增加收益215万多元,直接受益农民963户、3981人。

  “我们延津县是全国的小麦产出大县,中央财政出资支持我们夯实农田水利基础,我们也有决心抓好粮食生产,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杨志刚说。

  除了重大项目建设,两年来,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支持下,延津县聚焦重点民生领域,精准利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2022年6月,64岁的延津县文岩街道王乡固村村民王正先因为突发心梗,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住了半个月。王正先家庭经济困难,这次治病花费15万余元,欠下数万元外债。“我们老两口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刚出院那会儿,药不敢买,电费都交不上。”

  在村委帮助下,王正先在2022年7月底申请了中央财政直达资金项下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金”,8月初就收到6300元的临时救助款,一解燃眉之急。目前,村里正在为王正先一家申请低保,将其纳入贫困监测户,持续给予帮扶。

  从中央到地方“一竿子插到底”,政策落实“加速度”

  “1月21日10点21分,县财政部门接收资金,当天完成预算审核;1月28日,分配到预算单位——县民政局;1月29日,县民政局提交第一批支付申请;2月8日,春节后工作日第二天,资金打到群众账户上……”

  在河南省延津县财政局直达资金监控系统上,记者能清楚地查到2022年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3721万元的下拨流程。第一批救助资金78.37万元,仅用8个工作日就走完所有流程,发放到群众手中。

  “快”是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最突出的特点,它把惠企利民政策第一时间送到企业和百姓手中,因此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财政直通车”。

  “我们要求接收不隔天,并于当天批转到业务股室,15日内分配下达到预算单位。”延津县财政局副局长苏栋说,直达资金到达后,有专人接收。资金明细到项目的,直接审批;没有明细到项目的,与预算单位商议提出分配方案,随后转预算部门审核,下达预算指标。

  “审批快,支出也快。”苏栋说,预算批准后,达到支付条件的项目一般当天下达支付金额,同时纸质审批凭证加盖直达资金标识,送支付中心安排资金支出,这个过程一般不超过3天。

  “财政直通车”始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提高财政政策效能,中央财政以“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1.7万亿元资金直接下达市县基层。

  在这一机制中,省级财政只能做“过路财神”,不准截留挪用资金,细化向市县下达资金的时间平均也只有一周。就这样,仅用20天时间,95%的中央财政资金就下达到市县基层,速度之快前所未有。非常时期,这笔直达资金对市县基层实施减税降费帮扶企业,以及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底线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1年,财政部门研究建立了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同时将直达资金范围由原来的增量资金过渡到以存量资金为主,资金总量达到2.8万亿元,基本实现了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运送”直接惠企支出累计超过6000亿元,安排1亿元以上项目近3000个,保障农田水利、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大项目有序开展,有效促投资、补短板。

  就拿延津县王厂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来说,该项目就是使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从延津县农业农村局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到第一笔工程款打到工程施工方账上,只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

  资金不拖欠,到账速度快,施工方干劲足。

  2021年,延津县一水建筑有限公司中标了延津县榆林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四标段,建设任务包括4公里的田间道路、800多米的灌溉水渠和两座桥。该项目正是使用中央直达资金建设。2021年6月29日启动开工,7月17日正式进场,20日预付款打到公司账户。

  “不垫钱、结算快,这种活儿管干!”延津县一水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培霞说,这个项目创了公司的最快建设纪录,除去秋收和疫情停工,实际工期不到3个月。2021年12月27日,工程通过初步验收第二天,公司就收到了104万元工程款。

  “以前接过一些工程,让施工单位垫资先干,付款一拖再拖,施工大受影响,甚至可能烂尾。有的完工几年还拖欠工程款,可能把企业拖垮。”许培霞说。

  延津县财政局农财股股长侯广学介绍,直达项目资金严格按照约定工程进度支付:进场施工预付30%,竣工通过初步验收支付75%,项目审计结束结清25%尾款。

  2022年,直达资金覆盖领域更广、规模更大、精准度更高。符合条件的惠企利民资金全部纳入直达范围,特别是将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纳入直达资金管理。数据显示,上半年,约4万亿元直达资金中,中央财政下达3.992万亿元,下达比例为97.9%,具备条件的资金全部下达。

  “截至11月初,延津县2022年中央直达资金64276万元,安排下达100%,完成支付53735万元,支付率83.6%,惠企利民成效明显。”苏栋说。

  监控系统“千里眼”,确保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打开“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数据检索、追踪、分析功能的强大让记者眼前一亮。

  比如,对中央直达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可以按资金类型、地区、司局进行分类检索,资金额度,预算单位,收付款方、收付时间及账号,以及各级财政部门资金执行进度等信息一目了然。

  再如,在直达资金惠企利民发放明细中,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的“落地”信息,具体到金额、发放时间,领取人姓名和身份证号;就业补助资金的领取企业名称、领取额度和时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赫然在列。“一竿子插到底”的“底”清清楚楚。

  2020年,财政部门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开发建设了联通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的监控系统,将实行纳入直达机制管理的资金全部纳入监控范围。近3年来,围绕资金分配下达、支出使用、资金支付、监控监管等方面构建了完备的直达资金制度体系。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可以全面覆盖指标流、现金流和信息流,实现从资金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链条跟踪监管。监控系统对不同类型资金“量身定做”的预警规则,可对多种疑点信息进行自动红灯、黄灯预警,据此给出不同等级的预警提示。各级财政部门都可以使用这一系统加强线上监控和线下核查,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督促各地合理有序把握支出进度,促进资金规范、尽早使用。

  面对“预警提示”,地方各级财政部门都不敢含糊怠慢。

  在河南省财政厅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上,记者看到,截至11月9日,河南省各级财政部门未处理红灯预警18个,已整改248个。

  “就像足球比赛中的红黄牌,时刻提醒监督大家依法规范使用资金。”延津县财政局局长秦峰介绍,业务数据预警模块的检查内容有两大类,即指标管理方面、资金支付方面。指标管理方面,主要检查发文扫描件上传情况;资金管理方面,主要检查疑似是否违规使用,比如偿还债务、付息、对外投资等。

  预警信息如果不及时处理会有什么后果?秦峰表示,省财政厅每月通报系统中红灯未处理信息。如果不及时处理异常信息,可能会影响第二年该地方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预算额度。

  “每一笔钱都在阳光下运行,每一步操作都在阳光下规范。”秦峰给记者讲述了县财政局的一个纠错案例。

  今年9月份,延津县按照上级部署发放针对实际种粮农民的第三次一次性补贴,结果县财政局在核查时发现数据异常:一名种粮大户,前两次发放时填报亩数10.59亩,此次填报所报亩数是1059亩。于是,县财政局将情况反馈给县农业农村局,要求进行调查。最终发现,村里报送时漏掉了小数点,后续县乡核查也未发现差错。县农业部门及时更正错误,并对发放名单再次进行全面核查。

  直达资金,不仅落地要“快”而“准”,还需问绩问效,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据了解,根据直达资金扩围增效的需要,目前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功能正由数据跟踪向监测预警、综合分析拓展,财政部门逐步加强监控系统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数据的衔接比对,加快一体化进程,为加强直达资金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县财政已经对直达资金终端使用情况开展日常绩效评价,促进更精准规范安排项目、更及时下达预算、更高效合规使用资金。”秦峰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9日 18 版)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