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职普融通,能否有效缓解中考分流的焦虑?

2022-12-02 08:55:00
来源:半月谈
字号

  职普融通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之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作出了明确要求。那么,职普融通指的是什么?在现实中有哪些实现路径和样态?能否有效缓解中考分流的焦虑?

  顾名思义,职普融通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发展、互相沟通,实现两种教育类型协调发展。

  目前,大家对职普融通关注的多是中等教育阶段,即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融通。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层次向高端移动,高等教育阶段的职普融通也逐渐有了探索和发展,成为高等教育阶段发展的重点和未来改革方向。

  从形式上来说,职普融通大概分为三种:

  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职普融通。

  如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职业启蒙,职业学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职业体验和劳动教育等,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综合高中的实践模式。

  有学者认为,这种模式早在20世纪20年代即在我国开始探索实施,它着力于推动学生灵活选择学习出路,培养复合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曾明确提出,“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四川、湖南、湖北等省份曾启动试点。学生在综合高中既可以选择接受普通教育,准备参加普通高考,也可以选择职业教育的道路。但在现实中,有些综合高中在办学中滑向了普通高中的轨道,偏离了政策设计的初衷。

  二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职普融通。

  2014年和2017年,山东省教育厅先后发布《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高等学校与高中联合育人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普通高中和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人才。在此背景下,山东省内不少专科高职院校与普通高中合作,将职业教育的元素、模式和思想渗入普通高中,探索课程衔接和学分转换等实际举措,赋予职普融通新的内涵。

  跨阶段的职普融通既增强普通高中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使面临高考专业选择的高中生,对职业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和鲜活的体验,同时盘活了高职院校优质资源,将优势专业和教学资源辐射到普通高中,优化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树立了职业教育良好社会形象。

  三是高等教育阶段职普融通。

  在高等教育阶段,职普融通旨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增强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和适应性。目前而言,主要以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联合办学的形式来实现,如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实施“3+2”联合培养,高职四年制贯通招生和培养,发普通本科学校文凭等。在联合办学和贯通培养中,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提升了整个教育系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但从各地实践来看,普通本科院校对职普融通普遍积极性不高。

  职普融通需要“双向奔赴”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按照职普融通政策设计的初衷,是要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形成公平的对话机制和交流平台,促使形成四通八达、可进可出的人才培养立交桥,给学生多次选择的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考焦虑。

  但遗憾的是,一些地方的职普融通变成职业教育要求与普通教育对话交流,融通成了单向流通的“单行道”;不少普通高中学生流入中职学校是奔着职教高考“更容易”的想法来的。

  职普融通没有达到政策预期,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仍不高;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要改变现状,实现融通,必须切实实现两种教育类型“双向奔赴”,促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应有生态,进而消减中考乃至高考带来的教育分流和教育选择焦虑。(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作者:聂伟

  *本文为《半月谈》2022年第22期内容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