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出海”!中国核电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
在海南省西北部的昌江县海尾镇,坐落着我国最南端的核电基地——海南核电基地。7月28日,“走进华龙一号”网评品牌活动采访团来到这里,走访“华龙一号”及“玲龙一号”工程现场,探寻“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核工业精神,感悟中国核电飞速发展的辉煌成就。
“华龙一号”: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已形成完整知识产权和自主标准体系,被誉为“国之重器”。据悉,“华龙一号”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堆芯采用18个月换料,创新性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完全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
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均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分别于2021 年 3 月 31 日和2021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每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年发电能力可达近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
作为安全、清洁的能源,核能发电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华龙一号”每台机组发电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经济、社会和环保效应显著。
“华龙一号”的成功,还实现了中国核电“造船出海”,为世界各国提供发展三代核电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目前,我国已与巴基斯坦、阿根廷等“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核电项目合作关系。这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核能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玲龙一号”:继“华龙一号”后又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玲龙一号”是多用途模块式小型核反应堆的别称。通过我国核电技术人员十余年自主研发,成为继“华龙一号”后又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华龙一号‘和’玲龙一号‘就像是兄弟俩,‘华龙’是大哥,‘玲龙是小弟’”,海南核电有关负责人做了生动形象地比喻。
据了解,小型堆因其安全性、灵活性及多用途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新一轮核能技术变革和国际产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发的小型堆技术有超过40种。美、俄、英、日、韩等核电大国均将小型堆技术列入国家战略。
2016 年,我国“玲龙一号”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小型堆。2021 年7月13日,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正式开工,成为全球首个开工的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化小型堆技术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玲龙一号”技术具有小型化、模块化、一体化、非能动的特点,安全性高,建造周期短,部署灵活,可作为清洁的分布式能源,供电的同时可满足海水淡化、区域供暖、供冷、工业供热等多种用途,适用于园区、海岛、矿区、高耗能企业自备能源等多种场景应用。
据了解,海南核电“华龙一号”“玲龙一号”等建设工程均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相关在建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总装机容量可达到380万千瓦,将形成同时拥有二代改进型、 三代、示范小堆多种堆型机组的 “双龙齐飞”格局,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并将向世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国核电自主研发的新实力和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