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如何看待本轮经济恢复?政策如何发力稳定预期?
“2020年疫情,消费转正花了五个月,这一次是两个月;今年4月到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反弹’了6.8个百分点,比2020年3月至5月也多了1.3个百分点。”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经济半年报当天,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央视新闻《相对论·大国季报》节目中提及以上两组数据。他认为,相较于2020年疫情的冲击,这一轮经济恢复的速度更快,说明我国正在疫情应对和经济复苏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与此同时,刘元春和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王文波也都在节目中强调,要进一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衔接。
面对不确定性,如何稳定预期,提升信心?在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王文波看来,首先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真正达到高效统筹,而且要把经济工作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此外,提及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他表示,“要落实落细,用足用好,争取在三季度有明显的效果。”
刘元春补充道,要通过改革提升政策的衔接性。“用改革的获得感稳预期,这是最根本、最实在的。惊涛骇浪的国际环境中,如果‘躺平’,急流肯定会把你带到各种险滩。”
刘元春举例说,欧美出现滞胀迹象,物价水平高,世界上最能在供给端发力的就是中国,这就有了“6月份我国出口‘超预期’增长22.0%”;化石能源成本上涨,又使我国布局了20多年的新能源得到全面发力的契机,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都处于世界的前端。“一定要看大势,越是在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越要用自己成长的确定性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