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耀香江|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名句,为中国政坛带来习习清风。无论是谈论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还是在国际场合阐述中国主张,总书记都善于从诸子百家和历代文人、政治家的经典名句中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地表达中国共产党人、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带给人们深刻的思想启迪、精神涵养与文化熏陶。
用典妙来无过熟。习近平总书记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思考,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典故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特别策划“习典明理”系列,与您一起学习。
【释义】
《诗经·小雅·斯干》相传是周宣王建造宫室时所吟唱的诗,开篇便勾勒出宫室所处的地理环境、山水风貌:“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前有潺潺溪涧流,后有幽幽终南山。此句为“兴”,接着由物及人:“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苞:竹木稠密丛生的样子。意思是:如竹稠密人口多,如松茂盛家族旺。一家骨肉兄和弟,相互友爱多和善,从不相互生责怨。此句孔颖达疏曰:“以竹言苞,而松言茂,明各取一喻。以竹笋丛生而本穊,松叶隆冬而不凋,故以为喻。”这是运用“比”的表现手法,以竹繁密和松茂盛比喻家门兴盛。
竹有丛生与散生之别,“如竹苞矣”之“竹”即是丛生竹。丛生竹的生长特点是结丛而生,如王勃《慈竹赋》:“生必向内,示不离本。修茎巨叶,攒根沓柢。丛之大者,或至百千株焉。”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事:“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牙笋未尝相离,密密如栽也。帝因与诸王闲步于竹间,帝谓诸王曰:‘人世父子兄弟尚有离心离意,此竹宗本不相疏。人有怀贰心、生离间之意,睹此可以为鉴。’诸王皆唯唯,帝呼为‘竹义’。”
《诗经》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礼记》最早赋予松竹以人的品格,将其纳入社会伦理范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赏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四分之一世纪。
25年前的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从此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道路。
犹记得2017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主席豪情满怀地向世界庄严宣告:“‘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
站在经过岁月洗礼发生沧桑巨变的香江之滨,习主席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借用《诗经》中富有特殊含义的“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形容香港回归祖国后繁荣发展的前景。
《礼记·曲礼上》称:“二十曰弱冠。”中国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习近平主席进而阐发道,“依照中国的传统,男子二十谓之弱冠,今天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年礼”。
转瞬间,香港已经“逾弱冠,近而立”。砥砺奋进廿五载,携手再上新征程。我们坚信,有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后盾,有中央政府和内地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回归25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坚实的发展基础,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团结奋斗,“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一定能够再谱新篇章,香港一定能够再创新辉煌!
共期待,而立之年,东方之珠芳华更盛!
(作者 杨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