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项目集中签约 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2-06-22 13:41: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186家世界500强企业及290家行业领军企业齐聚,99个重点外资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156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1.4%……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简称“峰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峰会上,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外资企业纷纷表示,疫情之下,中国经济依然稳健发展,增加了其在华发展的信心,他们同时看好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开启的新空间,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抓机遇 外商投资信心不减

  峰会期间,英国阿斯利康、英国劳埃德、日本三井物产、德国采埃孚等多家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公布新的投资计划,一批重点项目签约,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领域。

  加大投资的背后,是外资对中国市场机遇的看好。

  “作为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气体公司,空气产品公司在华发展已有35年,取得了巨大成功。”空气产品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苏俊雄说,这些成功与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密不可分。

  苏俊雄认为,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的过程,于空气产品公司而言也是不断开拓新市场、实现新突破的发展机遇。“未来,将会继续深化与政府、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

  每18个月就新建1条生产线!同样加大在华投资力度的还有全球知名的材料科技公司陶氏。陶氏公司亚太区总裁彭睿思介绍,在陶氏的全球化战略中,中国是其最倚重的市场之一。

  中国经济的韧性,进一步增强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福布斯中国首席执行官李思卫表示,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GDP全球占比达到18%,在今年福布斯最新的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中,中国的上榜企业数量达到399家,呈上升趋势。

  李思卫介绍,在福布斯中国与众多跨国企业对话交流中,发现中国市场在他们全球战略布局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尽管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全球疫情的多重挑战,但我们仍然相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添动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不断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发展添动力。

  “跨国公司既是国内大循环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推动力量。”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峰会开幕式致辞时说,商务部将坚定不移支持跨国公司发挥好独特优势和作用,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获悉,包括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持续鼓励外资投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编制《中国外商投资指引》,为外商在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程序,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等一系列利好正在酝酿推出。

  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用中国速度、中国执行力和开放新格局三个关键词评价中国在营商环境方面的行动。

  吴淳认为,中国经济重心转向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营商环境更加与国际接轨,都有利于在华外资企业的发展。“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国际环境中,中国选择拥抱世界,给跨国公司很强的信号,也增强了其在华长期发展、持续投入的信心。”

  谋升级 合作新空间加快拓展

  如何在合作共赢中获得更好发展成为峰会上各界关注的热点。中国在供应链上的优势,也是吸引跨国企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完善在华投资布局的重要因素。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提出,在全球供应链格局加速调整的过程中,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能力、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将逐渐成为中国供应链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助力跨国公司在中国实现更好的发展。

  与会企业也纷纷表示,看好中国供应链上的新优势,尤其是中国近些年来推动制造业转型,支持数字经济、绿色产业发展等开启的新市场空间。

  液化空气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柏昊天说,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在保障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技术创新和低碳环保,中国还在大力发展大科学、量子计算、电子、航天等事业,为跨国公司提供了诸多机遇。

  高通公司也看好中国的数字经济市场。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在“适度超前”政策引领下,中国的5G商用部署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产业创造出广阔的合作空间。

  此前,高通创投宣布成立XR(扩展现实)产业投资联盟,关注XR生态领域创新创业项目,目前已有23家投资机构加入该联盟。“高通公司将与国内产业伙伴紧密携手,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孟樸说。

  捷豹路虎也表示,支持全球核心供应商在中国本土建立零部件配套工厂。同时,在使用全球统一标准前提下,积极在国内寻找有潜力的供应商,深度开展本土化合作。

  “在全球供应链格局加速调整的过程中,我们期待跨国公司适应全球供应链的变化,把握好在中国发展的新机遇,开拓创新深化合作,深耕市场,携手前行。”顾学明说。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