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丨卫星见证奔跑的“三夏” 看地球给太空展示的丰收画卷

2022-06-19 10:52: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字号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最新小麦机收进度显示,全国已收获小麦面积2.75亿亩,收获进度过九成。与此同时夏种也在全力推进。数据显示,全国夏播粮食作物已完成意向面积的74.2%。夏粮丰收是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首战。

  夏粮丰收,“抢”字当头

  让我们换个视角

  走进希望的田野

  感受丰收的喜悦

  卫星见证:奔跑的“三夏”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这句伴随了中华民族千年的俗语,在2022年的夏天,再次为中国人开启了一幅金黄的画卷。

  从5月底开始,浓郁的麦香包裹着金黄的麦浪,从长江南岸一路向北,穿越淮河、黄河两岸,直至铺满齐鲁、燕赵大地。

  在这幅金黄的画卷上,中国人也开启了忙碌而喜悦的夏收。为了将超过3.3亿亩的冬小麦尽快颗粒归仓,大规模跨区机收一路追赶着麦浪,不断向前。

  农业农村部:全国已收获小麦2.75亿亩

  2022年的夏天,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见证了火热的“三夏”时节。从古至今,“抢三夏”抢的就是时间,拼的就是速度,一个月来,全国各地一台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昼夜奔跑,用科技跑出了抢“三夏”的加速度。农业农村部17日发布的小麦机收进度显示,全国已收获小麦2.75亿亩,收获进度超过90%。目前,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麦收已经结束,陕西、山东、山西、河北麦收正有序推进。

  沉甸甸的麦穗和数据背后

  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让我们通过卫星视角

  见证今年“三夏”收获的麦田

  和人们奔忙的足迹

  让我们从太空视角,看看“中原粮仓”河南的这个夏天。这是卫星拍下的驻马店市驿城区。

  5月初,沃野千里的中原大地上,千万亩冬小麦还在抽穗、扬花,生机盎然;

  而到了24日,麦田已变成美丽的红棕色,一些地块率先开镰收割;

  到了5月底,麦田里的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完的麦田变成了土黄色,收割机身后则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这是地球给太空展示的丰收画卷。

  而只有当你置身于大地间,才能感受到什么才是“抢三夏”。芒种前后,夏季多雨,抢在雨季前收割小麦,才能保证一年的好收成。科技实力的提升,让冬小麦今年的机收达到了97%以上。参加收获的60多万台收割机,超过4成参与了跨区作业。

  十几万台农机千里走中原,是怎样的场景?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的农机作业大数据平台上,北斗系统绘就的热力图,生动呈现了机群从南到北追逐丰收的过程。

  看,这是今年夏收最忙的一天:6月3日中午12时至6月4日中午12时,44070台安装北斗终端的联合收割机在工作,平均每台收获作业面积64亩,收获作业时长7.2小时。这段时间,联合收割机作业最集中的区域是河南中东部、安徽北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江苏中部和西部、山东南部。新疆南部的冬小麦也开始收获。

  农机手们日出而作、日落并不一定休息。深夜0时到4时,仍有不少收割机还在田里辛勤地忙碌着。

  冠军农机手王抗震的夏收故事

  我们来看一位冠军农机手的夏天。来自陕西西安的王抗震,是去年全国“三夏”的农机手冠军,全国跨区作业距离最远,作业面积也最大。今年他又来了。

  5月16日,他从河南南阳的镇平县出发,带着3台收割机,一行六人的队伍,一路向北,先后到达河南许昌的长葛市、山东泰安的宁阳县,6月9日到达山东聊城的临清市,随后北上到河北衡水的安平县,18日上午已经到达最后一站天津,完成今年的全部夏收作业后,将返回陕西家乡。截至今年6月17日,他一共跨越了3个省份的5个县市,跨区行程835公里,作业面积2733亩。

  在山东从泰安转场到临清的时候,我们跟着他体验了一次夏收。老王每天的工作强度达十小时左右,最长的一次,从6月7日早上,一直干到6月9日凌晨四五点,三台收割机两天一夜收了1500多亩小麦。

  陕西农机手 王抗震:因为后面还有其他地方的老百姓等着我们收割,所以晚上还得夜以继日地加班。我们收割机上边的灯光特别亮,晚上收割的时候和白天一个样。

  王抗震也给自己的成绩算了笔账。

  陕西农机手 王抗震:一天(每天)大概工作10到12个小时,收割麦子也就是一百三四十亩,能收15万斤左右,磨成面粉可以够一万人吃十天时间。

  而今年产量怎么样,老王开上收割机走上这么一圈,就能感觉出来。

  陕西农机手 王抗震:去年在一个生产队,我们两台车收了两天就完了,今年收了将近三天,麦子也好,比往年产量起码高了很多,一亩地(增产)起码都在二三百斤左右。

  今年是老王参加全国夏收第20个年头了,这田地里的变化他相当有发言权。

  陕西农机手 王抗震:以前那个砂石路、泥路、土路,现在全部都修成了柏油马路、水泥路,对我们农机在田里边道路作业非常好。

  卫星见证:奔跑的“三夏”

  让我们通过卫星视角印证一下农机手的感受。越来越多经过高标准改造的农田,变成了而今“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画面。十年来,我国新建的高标准农田超过9.1亿亩,阡陌纵横,旱涝保收,平均每亩粮食产能增加10%到20%。而今年,高标准农田将达10亿亩,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

  如今,我国的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和全程机械化,全年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中国粮食迎来“十八连丰”。而未来十年,中国能够完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自给率将提高到88%左右。

  当夏收顺利完成,金黄的麦浪退去,大片的土地上又抢种了嫩绿的水稻、玉米等秋季作物,勤劳的中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描绘着丰收的图景。

[责任编辑: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