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朋引伴”式执法是对法治的挑衅
“呼朋引伴”式执法是对法治的挑衅
据6月13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发生在黑龙江哈尔滨的网约车乘客抽烟被拒后对司机进行钓鱼执法一事引发诸多关注。根据视频记录,6月11日晚,一男子乘坐网约车时欲抽烟被司机制止,随后该男子询问司机是否有营运资质,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数次打电话找人“办这辆车”。网约车到达目的地时,果然来了两名执法人员,经现场核查,这名网约车司机营运资质齐全、证件有效。
6月13日,哈尔滨松北区就此事作出回应,对该区交通局借用人员杨某(网约车乘客)予以清退;松北区交通局运管站执法人员周某、钟某因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程序、执法行为不规范问题,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调离执法岗位。此外,该区司法局、交通局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等也受到相应处分。
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公职人员,都享有举报或投诉的权利;执法人员在接到相关举报后也有前去处置的职责。只是,这一切均需建立在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的基础上。但从上述视频的内容来看,无论是乘车男子的举报还是执法者的执法行为,都给人一种权力“招之即来”、公权私用的感觉,在相关人员身上丝毫没有感觉到对法律和权力的应有敬畏与尊重。
网约车具有公共交通工具性质,司机按照相关规定制止乘客抽烟,没有丝毫不妥。作为交通局工作人员,乘车男子对此不但不表示理解,反而找人“办这辆车”。可见,在他心里,公权力更像是可以用来实施打击报复、发泄私愤的工具,是一种“想办谁就办谁”的特权。更可怕的是,如此嚣张、危险的想法,得到有关执法者的支持和响应。
与其说这是一次钓鱼执法,不如说是公职人员在滥用执法权。令人欣慰的是,这段“仗权欺人”的视频迎来一个让人颇感舒适的结果——当事网约车司机不仅现场指出执法者着装和执法程序方面的问题,还拿出了齐全的资质证件,“举报者”、执法者均哑口无言。有网友表示:这一通“反杀”真是干得漂亮!只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像上述网约车司机一样既机智又具备法治意识。
让人担忧的是,类似的“呼朋引伴”式执法,是第一次发生吗?是个别执法者的行为吗?是只在一地发生吗?此前,是否也有网约车司机或者其他公众,因为不小心“得罪”了谁就吃了哑巴亏?上述这位网约车司机今后会不会被刁难或报复?更重要的是,这种“上面有人”“动辄叫人来”的思维和做法在现实中并不鲜见,那些一被查酒驾就要打电话的做法,与上述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处。
执法生态是一地社会风气和秩序的重要基础。如果本应保护人民群众免受非法侵害的执法者及其背后的权力机关,成了让百姓整日提防、与之斗智斗勇的存在,那么人们对权力、对法治的信任恐怕都将逐渐降低。从这个角度看,虽然涉事人员已各有处分,但相关地方和部门,甚至其他地方的执法者,都应以此为鉴,认真反思,剔除特权思维,让公权力的运行回到法治轨道上来,让执法者对公权力、对法律法规这一“公器”有基本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