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微光 顽强守“沪”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从6月1日开始,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大上海保卫战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在过去的这个端午节假期里,商场超市开门迎客,企业车间赶制订单。对于这个两千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而言,无论是日常生活的回归,还是生产有序恢复,背后始终有那么一群人,在默默守护城市公共事业的基础功能,比如水、电、燃气等。疫情之下,上海怎么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转和城市功能的基本稳定呢?
5月22日,原本是周毅计划结婚的日子,但是因为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岗位,这一天,他与未婚妻也只能以视频的方式互相问候。这对情侣已经分别了近2个月。
国网上海市北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热线支持组副组长周毅说:“5月22日本来是我的婚期,5月23日是她30岁整的生日,结果因为疫情和工作的原因错过了。”
3月28日起,上海分区域实施防疫静态管理,国网上海市北供电公司的热线支持组,承担着处理212万多户居民用电报修的任务,责任重大。
周毅说:“尤其在疫情期间,大家都封在家里,对用电不间断的需求也更高了,假如长时间停电,那么冰箱里的菜会坏,孩子们上网课也会受到影响,包括手机充电的话也不行,所以整体他们会比较焦急。”
然而,热线支持组却不得不面对多数组员居家隔离带来的人手紧缺问题。此时,年轻的副组长、党员周毅告别即将完婚的未婚妻,带领7名同事以最小化作战模式,投入到封闭值守中。原本需要28人维护运行的热线支持组,在过去2个多月时间里,全靠8个人日夜坚守和奋战。人力捉襟见肘,但任务却相当棘手。
周毅说:“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可能有管控区,有封控小区,有阳性楼栋,甚至还有阳性患者家报修,队伍的防疫工作是我们特别要关注的。”
为了确保静态管理期间抢修力量的“无障碍”出行,周毅和小伙伴们想了很多办法,他们对跨行政区的“网格化”抢修资源进行了优化,重新划定了职责界面并制定相应的支援方案。静态管理以来,周毅所在的热线支持组及时响应需求,累计处理市北地区各类抢修工单1843起,完成了157个隔离小区的抢修工作,平均到场时间18.2分钟,平均故障修复时间20.3分钟,没有出现一起工单超时事件。
上海疫情期间,在供电部门,像周毅这样坚守岗位的职工还有很多。万家灯火的背后,是他们默默守护着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3月以来,上海的生产和生活一度按下“暂停键”,上海电网负荷降到罕见的历史低位。但是,这样的“低负荷”,对于电力调度而言,挑战却更为严峻。
国网上海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凌晓波说:“长期低负荷会造成发电设备对它长期低出力运行,整个用电负荷持续偏低以后,会造成局部地区的电压偏高,电压偏高一方面影响到输配电本身设备的安全,另外也影响到用户用电设备的安全,这就相当于低血糖和高血压同时并存。”
对于城市运转而言,电网相当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起到的是中枢大脑的作用,不仅要负责整个城市电力电量的平衡,还要实时对电网进行监控和事故处理。3月9日起,上海电网所有调度生产场所全部进入“不见面交接班、双场所值班、全员封闭集中管理”的隔离状态,共计173名调度员在各级调控中心24小时驻守,一直坚持到现在。截至当前,上海主电网运行平稳,未发生一起影响城市可靠供电的设备故障。
疫情期间,夜幕降临时那一盏盏亮起的灯光、厨房里灶台上跳动的蓝色小火苗,让这座城市始终不失人间烟火气,也保障了城市基础功能的平稳运转。
小洋山岛距离上海市中心超过100公里。一船大约12万方的液化天然气在这里被装卸至储罐内,经过气化后,通过管道输送至上海的居民和工商业用户。作为上海最为重要的气源之一,洋山接收站为这座超大城市供应了约一半的天然气。
3月27日晚,上海宣布将在次日实施区域静态管理,洋山接收站也随即进入全封闭状态,同时召回在岛外轮换休整的员工。当公司负责人姚珉芳通过微信群通知分布在上海各区的员工赶往岛上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犹豫,马上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就这样,28名符合防疫要求的接收站员工,连夜从上海市区的家中出发,赶在3月28日交通管控开始前,回到了小洋山岛。他们和岛上的本部员工,以及为接收站提供各项保障的外协人员一起300多人,共同筑起守护疫情期间上海天然气供应一线的坚强堡垒。
通过“封闭运行+蜂巢管理”模式,洋山接收站既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又充分利用好有限的人力,高效安全运行。此外由于维修大型设备的厂商无法上岛,技术人员还不得不自己研究资料,对岛上大型设备进行检修维护。3月14日至5月31日,洋山接收站累计接卸液化天然气船11艘,总计液化天然气接卸量64.7万吨,向全市输送天然气6.46亿方。
随着上海实现社会面清零,城市基础功能的平稳运转,产业链供应链恢复的步伐不断加快。从4月中旬开始,上海分三批推动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截至5月29日,第一批142家企业复工率已达91%。5月下旬,上海港集装箱日均吞吐量10.75万标箱,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日均量的84%,临港新片区、上海化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已达100%。
事实上,疫情期间,上海仍有上千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直保持封闭生产状态,并没有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各金融机构提前布局,启动关键岗位、核心人员封闭管理,金融监管部门也开启了24小时全日制值守,实现了各项业务和服务“不掉线”“不减速”“不断档”。4月中旬以来,上海以“循序渐进、链式推动”为原则,分批次、有计划地推动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级部门的积极应对,特别是针对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堵点,实施“一企一方案”,成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的关键环节。
在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自4月18日基地开启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以来,截至5月20日已有6800余辆整车陆续下线。产能的稳定,离不开上中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企业的积极保产,任何一个零部件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个汽车生产链的断裂。位于临港新片区的这家企业,生产的保险杠占上汽临港乘用车生产基地所需的80%左右。疫情期间,该企业曾面临疫情防控难、企业员工返岗难以及物流运输保障难等问题,导致产线只能部分运行。为此,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多渠道沟通协调,确保企业正常生产,有力保障了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及其他海内外订单的需求。
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李向聪说:“一方面,我们积极支持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方案的制定和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我们在企业的持续生产方面,基于人员到岗、物流保障、专业消杀,包括对外封闭、就地隔离、全员核酸应急处置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外贸领域,上海海关针对疫情发布了“抗疫情、保民生、助企业、促发展”10方面措施。推动企业有力有序复工复产,力争把疫情对外贸的影响降到最低,稳住外贸基本盘。上海浦东机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航空货运枢纽,上海疫情初期,机场和航务物流企业的运行还面临着不少难题。
在上海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上海机场集团积极协调,帮助航空物流链条上的企业,获得上海市和跨省车辆通行证,开辟临时仓储场地,保障进出港货物在浦东机场的正常集散。此外通过上海市的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和电子通行证机制,航空货运急需岗位的员工可以离开社区,到机场返岗闭环工作。截至5月下旬,浦东机场的货运量已经回升至常态水平八成以上。
疫情中的上海,有很多人在默默守护这座城,让居家的市民能安心烧饭、洗热水澡,在夜晚能点亮灯光。为了保证这座中心城市的功能稳定,很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闭环坚守,加班加点。眼下,上海已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烟火气归来,让我们对他们道一声真诚的感谢。“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仍然需要各行各业的人们一起贡献才智、贡献力量,迎接大上海保卫战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