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人民要论)

2022-05-24 15:4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核心阅读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全面总结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得出的科学结论,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开辟和拓展符合中国实际正确道路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的需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坚持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百年来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

  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任何一种理论,只有与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这个国家的优秀文化贯通融合,才能在实践中展现思想伟力,指导推动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步。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大势,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全面总结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取得革命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没有遇到过的难题。在艰辛探索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和革命任务,不能以教条主义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辛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我们党认识到,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必须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指引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是坚持“两个结合”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的必然性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决定的,是我们开辟和拓展符合中国实际正确道路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的需要。

  永葆科学理论生命力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体现在它随着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而发展。只有在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中丰富自己,在应对时代新课题、人类社会新挑战中发展自己,才能永葆理论生命力。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开辟和拓展符合中国实际正确道路的需要。在民族危难之际,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然而,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取得革命胜利,进而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艰巨事业,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上找到现成答案。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历史条件和具体实际,着眼时代和实践发展,立足解决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确分析党在不同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要实现的主要任务等,从而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革命胜利,并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答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全新课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的需要。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华文化中汲取精华,才能以真理力量激活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在中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观念、扶贫济困的共富观念、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朴素辩证法,等等。这些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内在契合性。这种契合性为中国人民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条件。我们党深刻把握这种内在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有丝毫动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坚定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生动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而不断丰富发展。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面临着许多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及时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让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再创新的奇迹、取得更大胜利。

  (执笔:陈煦、杨清柏、周清)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24日 09 版)

[责任编辑:陈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