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亮新时代|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编者按: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新时代系列,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释义】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由阆州回成都途中所作的组诗,此为第四首。诗题中的“严郑公”,即杜甫的好友严武,曾以军功被封为郑国公。762年,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在成都叛乱,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避难于梓州、阆州等地。764年2月,严武再度出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来信邀请杜甫,诗人决定重返成都。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为该诗的颔联。“新松”指诗人在成都草堂前培植的四株小松树。诗人在《四松》中这样描述:“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岁,离立如人长。”诗人对这四棵新移植的松树倾注了喜爱之情,恨不得它们迅速长成千尺高树。而对那些随处乱生、妨碍新松生长的“恶竹”,诗人认为纵有万竿也要斩除。
这两句诗虽然是写松、竹,但却是另有寓意。“千尺”“万竿”均为夸张之语,非如此不足以表达诗人的强烈感情。诗人遭逢乱世,深感国之干才难为社会所用,而各种丑恶势力竞相登场,怎能不感慨万分。故清人杨伦在《杜诗镜铨》旁注中说:“兼寓扶善疾恶意。”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亦称:“言外有扶君子、抑小人意。”
【解读】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2016年,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诗句,表明了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他要求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要咬住“常”“长”二字,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除恶务尽,决不允许出现反弹、回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重大成效。
虽然现阶段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并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还任重道远,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还任重道远,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还任重道远,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道远。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永远吹冲锋号,牢记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腐败现象就不会根除,我们的反腐败斗争也就不可能停歇。
“要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概括了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保持反腐败政治定力,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战略目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