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建功新时代 劳模精神 成就非凡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2020年,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从今天开始,《焦点访谈》将推出系列节目《建功新时代》,聚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他们的精神力量。劳动模范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习近平总书记称他们为“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国的功臣”。今天,我们就来关注劳模精神。
吴雄飞是安徽合肥一名燃气维修班班长,每天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走街串巷,入户为居民解决各种跟燃气有关的问题。
14年前,刚从部队退伍的吴雄飞,对燃气维修还一无所知。为了胜任这份工作,他从最基本的燃气灶拆装开始,一点一滴积累经验,日复一日苦练技术。
安徽省合肥燃气集团蜀山服务所维修班班长、全国劳动模范吴雄飞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部队里面有盲眼拆枪最基本训练的方式,后来我想通过盲眼拆灶的方式,把灶具拿过来蒙着眼睛拆一拆,练一练。”
吴雄飞的努力让他的专业技术突飞猛进,别人需要40分钟才能完成一台燃气灶的拆解和安装,他只需要一半的时间。2013年,吴雄飞在安徽省建筑技能大赛燃气灶具维修工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徽匠状元”的称号。
入行14年,吴雄飞为用户服务超过4万次,没有发生一次安全事故,从未接到一次对他的投诉。2015年,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吴雄飞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与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他作为劳模代表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
吴雄飞说:“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习总书记是这样说的,他说我们国家不单单需要高科技支撑,同时也需要踏踏实实的基础工作。这句话对照我的工作,我觉得非常贴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是所有劳动模范最本质的特点之一。从1950年至今,我国先后召开16次表彰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4008人次。在各个历史时期,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杨冬梅说:“原来提的是孟泰精神、时传祥精神、铁人精神,我们要赋予它新内涵,就是总书记在劳模大会上所讲的劳模精神,劳模精神的内涵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不论从事哪一个行业的工作,首先都要爱岗敬业,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主动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业当中来。”
今天,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实现新的奋斗目标,仍然要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劳动模范也需要在新时代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李睿祎说:“劳模精神随着时代发展有不同的侧重,有不同的体现,在新发展理念当中创新是居于首位的,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都离不开劳动者创新创造。”
2021年5月15日,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开始巡视探测,截至今年4月底,“祝融号”火星车已经在火星上行驶超过1.9公里,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探测数据。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一次性实现火星探测绕飞、着陆和巡视的国家。火星上留下中国足迹的背后,是航天科技工作者们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创新技术应用的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
孙泽洲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他和团队一直关注着从火星传来的一切信息。
孙泽洲说:“火星在我们着陆区来讲,现在已经进入了冬季,沙尘的程度会更严酷一些。我们3月份左右公布的照片,现在太阳翼上已经沉积了比较多的尘土,这一段时间我们团队也在比较密切地关注“祝融号”火星车各项传下来的遥测信息,同时也做好了一些准备,我们可以把太阳翼立起来,起到一定的清洁作用。”
控制一个远在上亿公里外的探测器精确动作,躲避火星冬季肆虐的风沙,只是孙泽洲和他的团队在“天问一号”研制工作中要解决的无数个难题之一。
在此之前,孙泽洲曾经担任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探测器和“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总设计师,成功带领团队让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地给地球回传最新发现。每一个工程都经历了多年的悉心研制,在以往成功的基础上不断挑战新的难度。
2013年、2019年,总书记分别接见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参研参试人员,孙泽洲以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身份聆听了总书记对他们提出的创新要求。2020年11月,在人民大会堂,孙泽洲又以全国劳动模范的身份聆听总书记对劳模精神的阐述,对总书记提到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感触深刻。
孙泽洲说:“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伟大的事业基于创新,伟大的事业成于实干。创新是整个事业发展的原动力,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觉得要把工作做好,首先得热爱自己的岗位,用先进的方法和生产力去劳动,去创造价值。”
李睿祎说:““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侧重强调的是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不断地去努力。通过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技术,突破常规,敢为人先去实现生产技术的突破、生产成果的突破。”
在岗位上执着追求,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劳动模范们在工作上严于律己的同时,对个人的得失却往往毫不在意。兢兢业业工作,平平淡淡奉献是他们中许多人的常态。
苏健是一名高铁产业工人,他的工作是为高铁列车制作、安装刹车制动管。制动管事关高铁列车的安全,一列高铁上,有1100多根制动管,全长2400多米,每根制动管平均有6个弯,最多的超过15个弯,都要由他和同事们在弯管机上加工制作后再装到列车上。
中车唐山公司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苏健说:“最难的是管路弯制以后,它有一个回弹,如何控制它,我们没有可借鉴的标准。我们攻关团队进行了大概近5000次实验,最终采集了12000多个数据。根据此数据编制了数控弯管补偿角度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
从业36年,从绿皮车时代到高铁时代,苏健加工和安装了无数根制动管,没有出现一次质量问题,他和千千万万高铁产业工人一样,都是列车飞驰背后的无名英雄。2015年,苏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杨冬梅说:“劳动模范实际上并不是说做了这个事儿就要求回报,我们实际上属于为国家建设,为企业发展,为人民的幸福作出贡献,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也是劳模精神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劳模们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建设新时代的中国,国家也没有忘记这些辛勤奉献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曾要求,要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从1992年起就开办了劳模本科班,为许多在一线默默奉献多年的劳动模范们提供学业深造、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2017年,苏健被推荐进入了劳模班学习,在这里他遇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2018年“五一”劳动节前夕,班里的劳模同学们提议,把自己学习的感受给总书记写封信汇报一下,大家踊跃参与,纷纷写上自己的收获。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们就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
苏健说:“2018年4月30日这一天大家都在宿舍,听宿舍楼道里面有一个同学在喊,说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当看完了之后宿舍楼道里一片沸腾。总书记回信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努力学习,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学成归来后,苏健依旧回到了之前的岗位,投入到高铁生产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工作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不仅是年轻员工们学习技术提升技能的培训班,更是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中心。
劳动模范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上还是要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价值、创新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弘扬劳模精神,汲取榜样力量,崇尚劳模、争当劳模,我们才能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才能在新征程上汇聚更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