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致接触型消费恢复缓慢,专家:畅通难点堵点,释放消费潜力
今年一季度,我国市场销售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不过,国内疫情起伏反复,波及大多数省份,居民外出购物、就餐减少,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较慢,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服务业面临较多困难。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明确,要协同发力、远近兼顾,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专家表示,要积极应对当前疫情对消费的不利影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聚焦当前谋长远
“国内多点散发的疫情对消费的短期影响确实比较大,客观上加大了稳增长的压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匡贤明表示,从中长期发展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筑牢消费这一基石,做好促消费这篇文章。
“内需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消费表现既关系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全局,也关系到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意见》兼顾短期和中长期,强调各部门协同发力,对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力有着积极意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郭丽岩说。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一些地方供应链效率下降。必须从供给侧发力,稳定供应链,畅通供应渠道,保障市场主体运营,特别是要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应对困难。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在增强。”赵萍说,必须立足长远,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统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消费发展需求,才能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创新提质升效能
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业态日益丰富。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我国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未来消费将更趋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智能、绿色、健康成为居民消费新潮流。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意见》按照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短期支持和中长期促进相兼顾的要求,从系统全面促进消费的角度,提出了五大方面20项重点举措,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提供了“路线图”。
“看一个经济体的消费,不仅要看总量、看速度,更要看结构。”匡贤明说,要通过全面创新提质,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这有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清彬表示,我国正处于消费领域持续拓展和消费升级趋势不断强化的重要阶段。例如,在传统的家电、汽车、家居建材等消费领域,市场空间依然巨大;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这些领域的品质消费需求也将日益提升。大量高品质的服务消费和新兴消费,将成为消费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加快改革稳预期
当前,我国消费发展水平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一些差距,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待增强,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有待提升,流通循环和消费环境有待优化。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变量。激发消费活力,收入是基础。”李清彬表示,要激发消费潜力,关键要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抓住消费的中长期趋势,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必须在改革上多做文章。”匡贤明建议,一是要在更加开放的格局下,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标准。二是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市场开放力度。三是进一步完善消费基础设施,特别是提升服务消费基础设施水平。四是要通过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举措,稳定消费者预期。
赵萍表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也是挖掘消费潜力必须直面的问题。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关键是要解决好消费信心的问题,特别是要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就业收入,夯实消费能力,增强消费预期。从市场供需的角度看,在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同时,必须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契机,打通国内国际市场的制度、规则、标准、认证等,满足消费者对于世界各国优质产品的需求。
郭丽岩表示,下一步,要瞄准居民消费个性化多元化和结构升级趋势,聚焦消费领域难点堵点,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把消费潜力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