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方舱内,我们向阳而生

2022-04-27 08:51:0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作为上海疫情中最可爱的一群人,志愿者们活跃在包括方舱医院在内的每一个城市角落。他们坚守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这座城,以及这座城中的每一个人。

  最近,在由山东省援沪医疗队接管的上海漕宝路方舱医院,越来越多的“舱友”陆续出院了。他们中,也有很多志愿者——也就是说,他们既是患者,也是医护人员的朋友和助手。

  下面,就让我们听听他们在方舱内的真实生活感受吧……

  志愿者139号:“小宇宙”,上海人,大一学生

  4月13日凌晨2点,我抵达了漕宝路方舱医院。在入口登记时,我毫不犹豫地在登记表“是否愿意成为志愿者”那一栏上打了勾,虽然我知道,临近的期末考试还没复习好,身体也没有痊愈。在给自己登完记后,我还帮同小区的一位阿姨完成了登记,她也算是我入住方舱后结识的第一位“舱友”吧。

  经历了一整天的大雨,我暗自庆幸,这个由体育馆改建的方舱完全不用担心会漏水。虽然各种条件都没家里好,但也没预想的那么糟。在方舱内生活的这些日子里,我们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布置许愿墙,同时也为努力为舱内的老人和小孩提供志愿服务。

  有人调侃:“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两年。”这两年的疫情,也算是我们青春难忘的记忆吧。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舱内发生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希望和爱的力量,大家仿佛都在向阳而生。

  4月16日晚,服用了医疗队给大家精心调制的中药后,我感觉身体状态好了许多。果然,第二天就接到了出舱通知,要和方舱里新结识没几天的朋友们说再见了。尽管有些舍不得,但我相信,离开方舱的我们还会有机会再次相遇,而疫情也一定会早日结束!

  志愿者34号:“财牛”,吉林人,公司员工

  前行的路上会遇到很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学习、珍视。进入方舱的十多天里,我结识了山东援沪医疗队和志愿者团队的兄弟姐妹,他们每个人都给我带来很多温暖和感动。

  我是第一个加入舱内志愿者团队的患者,见证了它从无到有建立和运行的过程。在这个团队里,我学到了很多,比如乐观、努力、坚持和互助。

  感谢医疗队的悉心照顾。医护人员怕我的营养跟不上,给我带了很多吃的喝的——我知道,这些都是他们从自己嘴里省出来的。有一天,我突然发起烧来,每个班次的医护人员都来细心查看我的情况,给我量体温、找药品,给与我最好的照顾。在我有需要的时候,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会尽力帮我解决困难。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时光依旧温暖。待疫情散去,让我们暂时放下忙碌,举杯欢聚,共赏明月。

  志愿者004号:“豹大哥”,上海人,职业不详

  4月9号进入漕宝路方舱医院做隔离治疗后,医生把我安排在004号床。刚来的时候,有些发烧,出汗严重。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我的症状很快好转,随后就加入了方舱志愿者的行列。

  在我们的方舱里,有一支“送礼小分队”。每天,医护人员都会把从山东老家带过来、舍不得吃的零食跟特产带进舱,领着我们志愿者一起分发给方舱的病友。每天早上5点半左右,我负责配合医护人员叫醒病友做核酸,然后再配合其他志愿者分发早餐。

  最有意义的是,我们在二号楼打造出一块“许愿墙”来,让病友和医护人员写下自己的心愿和憧憬。记得93床小姐姐画下的“大白”特别传神特别棒。短短几天的时间,我们这批志愿者就跟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志愿团队也从开始的6~7人增加到后来的80多人。

  当志愿者“小宇宙”在群里告诉我们,说医生通知他可以出院了,我心里既开心又有点失落——开心的是他很快地战胜了病毒,失落的是一个好兄弟就要离开志愿团队了。不过,我很快调整好情绪,陪他收拾好私人物品,建议他留下方舱志愿者的袖标作为纪念。

  感谢医护团队的精心照顾,感谢广大医护人员为上海战疫作出的贡献……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康快乐!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靳昊、张蕾、章正通讯员高金霞)

  作为上海疫情中最可爱的一群人,志愿者们活跃在包括方舱医院在内的每一个城市角落。他们坚守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这座城,以及这座城中的每一个人。

  最近,在由山东省援沪医疗队接管的上海漕宝路方舱医院,越来越多的“舱友”陆续出院了。他们中,也有很多志愿者——也就是说,他们既是患者,也是医护人员的朋友和助手。

  下面,就让我们听听他们在方舱内的真实生活感受吧……

  志愿者139号:“小宇宙”,上海人,大一学生

  4月13日凌晨2点,我抵达了漕宝路方舱医院。在入口登记时,我毫不犹豫地在登记表“是否愿意成为志愿者”那一栏上打了勾,虽然我知道,临近的期末考试还没复习好,身体也没有痊愈。在给自己登完记后,我还帮同小区的一位阿姨完成了登记,她也算是我入住方舱后结识的第一位“舱友”吧。

  经历了一整天的大雨,我暗自庆幸,这个由体育馆改建的方舱完全不用担心会漏水。虽然各种条件都没家里好,但也没预想的那么糟。在方舱内生活的这些日子里,我们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布置许愿墙,同时也为努力为舱内的老人和小孩提供志愿服务。

  有人调侃:“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两年。”这两年的疫情,也算是我们青春难忘的记忆吧。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舱内发生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希望和爱的力量,大家仿佛都在向阳而生。

  4月16日晚,服用了医疗队给大家精心调制的中药后,我感觉身体状态好了许多。果然,第二天就接到了出舱通知,要和方舱里新结识没几天的朋友们说再见了。尽管有些舍不得,但我相信,离开方舱的我们还会有机会再次相遇,而疫情也一定会早日结束!

  志愿者34号:“财牛”,吉林人,公司员工

  前行的路上会遇到很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学习、珍视。进入方舱的十多天里,我结识了山东援沪医疗队和志愿者团队的兄弟姐妹,他们每个人都给我带来很多温暖和感动。

  我是第一个加入舱内志愿者团队的患者,见证了它从无到有建立和运行的过程。在这个团队里,我学到了很多,比如乐观、努力、坚持和互助。

  感谢医疗队的悉心照顾。医护人员怕我的营养跟不上,给我带了很多吃的喝的——我知道,这些都是他们从自己嘴里省出来的。有一天,我突然发起烧来,每个班次的医护人员都来细心查看我的情况,给我量体温、找药品,给与我最好的照顾。在我有需要的时候,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会尽力帮我解决困难。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时光依旧温暖。待疫情散去,让我们暂时放下忙碌,举杯欢聚,共赏明月。

  志愿者004号:“豹大哥”,上海人,职业不详

  4月9号进入漕宝路方舱医院做隔离治疗后,医生把我安排在004号床。刚来的时候,有些发烧,出汗严重。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我的症状很快好转,随后就加入了方舱志愿者的行列。

  在我们的方舱里,有一支“送礼小分队”。每天,医护人员都会把从山东老家带过来、舍不得吃的零食跟特产带进舱,领着我们志愿者一起分发给方舱的病友。每天早上5点半左右,我负责配合医护人员叫醒病友做核酸,然后再配合其他志愿者分发早餐。

  最有意义的是,我们在二号楼打造出一块“许愿墙”来,让病友和医护人员写下自己的心愿和憧憬。记得93床小姐姐画下的“大白”特别传神特别棒。短短几天的时间,我们这批志愿者就跟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志愿团队也从开始的6~7人增加到后来的80多人。

  当志愿者“小宇宙”在群里告诉我们,说医生通知他可以出院了,我心里既开心又有点失落——开心的是他很快地战胜了病毒,失落的是一个好兄弟就要离开志愿团队了。不过,我很快调整好情绪,陪他收拾好私人物品,建议他留下方舱志愿者的袖标作为纪念。

  感谢医护团队的精心照顾,感谢广大医护人员为上海战疫作出的贡献……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康快乐!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靳昊、张蕾、章正通讯员高金霞)

[责任编辑:黄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