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就医配药难?上海奉贤这“三辆车”打通生命通道
为破解疫情封控期间居民就医配药难题,上海市奉贤区探索出“三辆车”的工作方法,通过跨区通道“直通车”、区内流动“送药车”和“送医车”,针对不同需求,架设起一条条生命绿色通道。
跨区“直通车”:为超千人提供就医交通保障
4月16日,在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张弄盛苑小区,社区工作人员将居民金女士需要的跨区配药证明送上了门。
临行前,社区工作人员还不忘叮嘱其注意事项:“第一就是保存好这个证明;第二要点对点到医院,不能去就诊以外的场所;第三是就诊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个人自身防护,回来的时候,门口我们会有工作人员给你做消杀,注意安全啊。”
长期以来,金女士患有银屑病关节炎,每个月需去瑞金医院注射药剂治疗。因超半个月未注射药剂,金女士的身体逐渐出现症状,心中焦急的她不得已联系了所属居委会。
在居委会的帮助下,金女士的跨区配药证明一路通过社区和奉贤区卫健委的审核,送至了奉贤区防控指挥部下设的封控区域管理服务协调专班处。几个小时后,金女士就接到了居委会的电话,通知她可以去瑞金医院注射药剂了。
自4月1日以来,奉贤区已为和金女士一样的近千名有特殊就医需求的市民提供了绿色通道,协助他们跨区就医配药。
“因疫情防控,有跨区配药就医需求的市民逐渐增多。每天从清早到深夜,我们临时搭建的办公间里电话声、打字声、交流声此起彼伏。”协调就医配药的负责人陈罗真告诉记者。
陈罗真介绍说,跨区配药证明通常是即时即办,大部分市民当天申请,当天给予确定,再由市民自行与所到医院确定门诊及配药时间。
记者了解到,针对血透、放化疗、产检等群体和急重症患者的跨区就医配药需求,封控区域管理服务协调专班制定下发了《关于帮助市民跨区配药的特殊交通保障具体操作口径》,明确“一事一协调”工作原则,统一跨区就诊证明格式。截至4月16日,奉贤区共为1207人提供跨区就医交通保障服务。
流动“送药车”:每天代配药超1万单
近日,西渡街道的居民李阿姨在吃治疗心脏病药物时发现,所剩的药只够两天。
李阿姨吃的是一款处方药,线上平台无法购买。她当时给居委工作人员发了求助的微信。
“我知道街道有专门的‘配药小分队’,配药很方便的。”李阿姨说,居委会工作人员让她写了份委托书,连着病历卡和医保卡一起递交,第二天就收到了药。
疫情期间,上海奉贤的一支支配药小分队为守护居民的“药罐子”,不分昼夜地工作着。
配药小分队的青年季柯岑仅用一周时间就认识并熟悉了上百种药物,作为街道配药小分队的一员,她的每天都奔波在配药送药的路上。
“我妈妈有糖尿病、肾衰竭,她每天要吃很多的药,我非常担心。”家住金海街道的居民瞿女士告诉记者,居委会获悉他们的情况后,主动联系帮忙代配药。
瞿女士说:“我开始还怕他们配不齐,因为这些药不是一家医院就能给配齐的,但他们后来把药给我送上门时,我太感动了。”
“我们的配药小分队一般分成三组,一组去中心医院中医院,一组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一组去专科医院。即使在求助高峰期,我们也能把居民的药配全,然后送到各个居委手中。”季柯岑告诉记者。
据悉,奉贤区各个街镇均配备10名到20余名不等的志愿者开展代配药服务。全区共配备专车118辆,平均每天代配药1万多单。
流动“送医车”:不让“沉默少数”被遗忘
90岁以上高龄老人、长期瘫痪在床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沉默少数”,是疫情期间容易被忽视的人群。
疫情期间,针对该类等困难群体,奉贤区开设流动“送医车”,开展送医上门,扫清可能被遗忘的角落。
家住奉贤区金水璟苑北区的74岁褚阿姨,患类风湿性关节炎30年余,长期卧床,无生活自理能力。近年来,家庭医生团队的医生护士定期为其查床、配药、提供健康指导。
疫情期间,老人出现了压疮现象,需要每天换药处理。换药问题成了全家最头疼的事情。
经过多方协调沟通,家庭医生团队的杨医生、门诊换药室何护士主动承担起“点对点”闭环上门换药服务,经过近两周的精心治疗,老人家的压疮面日渐好转。
服务“沉默少数”,需将他们的“急难愁盼”放在心里。前几日,社区民警陆剑杰带着医生上门为柘林镇营房村94岁的居民姚老伯检查身体。
“姚老伯的腿脚不是很方便,岁数又确实高了,隔壁邓阿婆还有高血压,买菜不太方便。”陆剑杰来的时候特意准备了几袋蔬菜水果,为老人解决了日常饮食问题。
据悉,疫情前,奉贤区相关部门就对相关困难群体摸清了底数,包括高龄老人、长期瘫痪在床的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其中就医需求1421人,需代配药1209人,需送医上门212人。
为此,奉贤区卫健委专门指定20余名医生,同时保障送医车辆,制发专用车标,让送医上门服务成为疫情防控期间温馨的“风景线”,目前已为1660人次提供了就医服务,为83人提供换导尿管、消毒器具等上门服务,配药指导1467人次,线上健康指导11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