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哪里有冲突,哪里就有美国的身影

2022-03-28 14:48:0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近期愈演愈烈的俄乌冲突本质上暴露了美西方遏制俄罗斯的战略意图。美国在俄乌问题上无视别国关切,自私自利,持续五轮推进北约东扩,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刺激俄罗斯。在俄乌双方谈判的同时,美国背信弃义,还在向乌克兰运送致命性武器,联合欧洲国家试图全面制裁俄罗斯,最终激化俄乌矛盾,以继续在欧洲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美国已成为世界动荡不安的始作俑者

  长期以来,美国在对外交往中,为了一己之利,视国际规则为敝屣,对国际法合则用、不合则弃,以强权挑战公理。在美国的双重标准下,美国或以反恐为名或打着人道主义危机的旗号,毫无底线地炮制虚假信息,欺瞒世人,不断挑起冲突和争端。

  美国发动的多场侵略战争,给受害国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伤亡,严重冲击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美国肆意将本国利益置于国际组织、国际秩序之上,在世界各地频频挑起军事冲突,企图通过战争颠覆国际规则,维持“美国优先”地位,美国已成为当前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源头。

  自1776年7月4日独立以来,美国没有参与战争的时间不到20年。纵观二战以来的历史,世界上158个地区发生的260多次武装冲突中,美国发起的就超过了200场。从朝鲜战争,到打了20年的越南战争,再到科索沃战争,以及历时近20年的阿富汗战争,都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多年来,世界上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美国的身影。可以说,美国是世界动荡的“幕后黑手”。

  美国及其盟国热衷颠覆别国政权,频繁使用武力干涉他国内政,侵略主权国家,暴力推翻他国合法政府。美国屡屡蓄意制造仇恨和煽动对立,通过挑拨矛盾,扶持地区代理人,加剧当地宗教矛盾和社会矛盾,打破了当事国原本脆弱的力量平衡,令战后重建更加困难。美国积极推行“颜色革命”,频繁干涉他国内政,肆意侵犯他国权益,成为地区稳定的最大破坏者。

  美国在中东拉一派打一派,刻意制造地区矛盾,分化中东国家,频繁在中东制造乱局,严重削弱了地区国家实力,导致一批恐怖组织坐大,使地区陷入严重混乱,安全得不到保障,地区局势骤然升温。

  美国将拉美地区视作自己的后院。为保证拉美在美国的势力范围内,美国通过使用武力,或支持反政府力量发动军事政变、扶持代理人暴力推翻当地合法政权等方式,竭力培植亲美领导人。肆意干涉主权国家内政、颠覆他国政权的做法,严重违反了国际准则,违背了国际道义,使得美国的国际声誉和政治可信度大大受损。世界多场战争都闪现美国的影子,也让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看清美国“战争狂人”的真实面貌。

  军工复合体为害全球安全与发展

  美国及其盟友在世界上频频动用武力与制裁手段,威逼利诱他国放弃正当权益,公开掠夺当地资源和财富。2003年3月,美英联军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挑起伊拉克战争,就是为了争夺当地的石油资源。

  纵观二战后美国发动的诸多战争,从大规模阵地战,逐渐转变为精准打击和军事干预,战争形式越来越灵活,发动战争的门槛越来越低,对国际秩序造成的冲击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伊朗数名核科学家被刺杀,背后都有美国和其盟友共谋的影子;美国纵容以色列对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发动空袭,严重侵犯了有关国家的主权。

  二战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国,其武器出口量已占全球武器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2017年至2021年,全球武器交易量与2012年至2016年相比下降4.6%,但同期美国对外军售增长14%,全球占比从32%上升至39%。为了扩大武器出口,美国不惜退出《武器贸易条约》,多次放宽军售限制,简化出口流程,减少政府监管。

  近年来,美国超过一半的武器装备销往中东。美国积极渲染战争威胁,制造战争恐慌,激化地区矛盾,迫使地区国家增加对美国的军购。美国不断加大对各国的武器出口,制造地区军备竞赛,坐收渔利。在不断加大对盟国输送先进武器装备大发战争财的同时,进一步控制和巩固了美国与盟友的关系,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且长期依据美337条款、《反海外腐败法》、《托马斯法》等国内法,肆意对其他主权国家和企业实施长臂管辖,发起单方面制裁。截至目前,美国已对世界上近40个国家实施过经济制裁,并获得了巨额收益,全球近一半人口受其影响,冲击了受害国脆弱的经济社会基础,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美国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层面对全球多国带来了巨大影响:不仅对世界地缘政治产生了严重后果,也极大地改变了二战后的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美国通过对外战争和干涉维持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也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地区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改变了全球多国的经济面貌。许多发生战争的当事国,都从曾经济蓬勃发展陷入了贫穷动荡的发展困境。

  (作者:胡志勇,系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社科院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孙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