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织密织牢立体防控网 严防境外输入
央视网消息: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加大,各地海关密切跟踪分析全球疫情走势,精准实施口岸卫生检疫,从严从紧从细抓实各项防控措施,织密织牢“水陆空”立体防控网,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3月17日10时许,巴拿马籍“海洋先锋”轮靠泊青岛港大港57号泊位,青岛海关对所有船员进行体温监测、健康申明卡核验和医学巡查,并对申请换班下船船员进行核酸样本采集送检,“点对点”完成闭环转运隔离。
青岛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外贸口岸,平均每天有30多艘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境,出入境船员每天600多名。为持续做好海港疫情防控工作,青岛海关精准研判防控,利用科技手段,从严从紧开展疫情排查和卫生检疫,最大限度降低疫情输入风险。
青岛海关卫生检疫处处长 卜宏磊:我们目前对所有进境船舶开展境外流调,提前获取船舶轨迹、换班船员情况,包括船员换班前的旅行史、居住史、健康状况等信息并开展风险评估。同时,我们积极采用科技防疫手段,研发无接触式采样舱,海关人员可以在正压采样间里对入境船员实施无接触式采样,降低了感染风险。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科技引领、智能检疫先进模式基础上,北京海关开发并持续优化信息化系统平台。通过智能自动验核和远程人工验核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健康申报和验核准确性和有效性,每名入境旅客健康申报验核时间压缩近30%。
首都机场海关副关长 陈平:我们还对不同类型入境人员通关区域开展分区处置改造,对不同风险级别的旅客在不同区域内分级开展采样等工作;根据航班入境的时间,分时合理安排各区域的使用,便于充分做好消毒;并根据不同需求,分段灵活调整开启不同区域。通过改造,进一步优化现场布局和检疫通关流程。
南宁海关全力构建陆路口岸疫情分析研判网,建立陆上邻国研判机制,对业务现场防控流程进行“全链条、全节点、全覆盖”审核,每个业务现场均绘制形成流程图、平面图,全面实施“一口岸一对策”“一场景一对策”“一业务一对策”,业务操作体系化、标准化、图表化。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全国三大航空枢纽之一。广州海关在广州白云机场空港口岸推动卫生检疫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精准度。入境旅客通过智能分流一体机实现身份信息等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核验,平均耗时约40秒,极大降低了人员聚集风险。随后,凭借现场生成的疫情防控信息二维码,可迅速完成口岸核酸采样、复核放行等卫生检疫流程,而且二维码直接向地方联防联控“一码通”系统推送,实现联防联控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全程可回溯、可追踪。
广州海关所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副关长 王秀军:我们在严格落实机组人员和旅客入境全流程物理隔离、分区查验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国外航司机组打造双道并行、分类通关的新模式,实现不同机组人员分流通关。同时,依托信息化系统对每天的入境航班提前研判,强化旅客入境申报、分流引导的全面智能化、精准化管理,减少人员接触环节,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两月全国海关共检疫入境人员980.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