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评:冬奥志愿者谱写中国故事的青年篇章
学雷锋纪念日刚过,阳春三月天光好。无论刚刚过去的冬奥会,还是激战正酣的冬残奥会,都跃动着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这样的画面,屡屡触动人心。比如在开幕式上,最早进入观众视野的是赛道边上“蓝色”的志愿者;尾声,盲人火炬手摸索着寻找主火炬台时,是一只“蓝色的手”从一旁伸出,给予帮助,最终合力完成了主火炬的点燃。此前,一条由100多名冬奥志愿者用手机合拍的纪录片《手机里的冬奥志愿者》引发关注,人们由衷地为这群“幕后英雄”点赞。
除了观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致辞感谢“给了我们宾至如归的感受”的全体志愿者;收到“福”字礼物的加拿大记者高兴地请中国志愿者帮自己用中文发推特祝全世界新年快乐;得到过志愿者引导和协助的媒体工作者一次次对这群年轻人发出称赞:you are the best one!此外,为了服务好残奥健儿,志愿者们通过设置轮椅专用流线、专门的“助行员”等方式为冬奥会温暖续航。
成长于“00后”世代的这群年轻人因“有志”而“甘愿”,成为冬奥会上一片片温暖的雪花,谱写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青春记忆。冬奥会的志愿工作是辛苦的,那些清晨出、凌晨归的日日夜夜,那一颗颗零下十度的气温里还冒着热气的汗珠,都在见证年轻人们的毅力和能力;志愿工作也是温暖的,因为冬奥,志愿者们成为彼此的家人,一起剁馅、包饺子,分享特殊的“蓝色新年”,一起在回程的夜车上齐唱“我的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朴素而真挚地抒发家国情怀。以志愿服务的方式成为冬奥的一份子,将会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蓝色风景线”点缀的不仅是他们的人生,更是当代中国的形象。冬奥会是一个人类在冰天雪地间绽放活力与能量的国际大舞台,年轻的志愿者们用蓬勃向上的青春面貌去消融差异与隔阂,诠释友好和无私,用朝气满满的志愿行动同激情四射的体育运动和鸣共响。冬奥因他们而多了一份轻松快乐,他们热情地介绍、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分享中给跨越国别的友谊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有一群可爱更可信的年轻人已经成长起来,爱笑的他们开放又包容,乐于助人更勇于担当。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是鲁迅先生对中国青年的期待。这样的期许,正在当下成为现实!富于活力、充满大爱,中国的青年志愿者们,热情、耐心、友善、向全世界讲述着中国篇章,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故事!(王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