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双奥之城”奏响春之声

2022-02-22 10:12:00
来源:央视网
字号

  壬寅虎年的早春,注定将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闪亮坐标。

  冬奥、春节、立春,奇迹般重合。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时节里,在万家团圆和顺致祥的问候中,八方来客齐聚北京,共同书写了奥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日晚,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上,人们折柳寄情依依惜别;雪花的故事还在延续,温暖世界,照亮前程。

  △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17天冬奥时间,世界瞩目中国,中国不负世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全体中国人民授予的“奥林匹克杯”,就是最好的见证。

  这是一次共享奥林匹克光荣与梦想的冰雪之约。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健儿齐聚五环旗下,努力拼搏,奋勇争先,赛场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致辞时说:“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我们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之国。”

  这是一个振奋民族精神、展现大国风采的开放舞台。作为首个“双奥之城”,北京如约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冬奥梦激荡中国梦,中国人民以热情、阳光、开放、自信的形象迈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这是一场文明交融、团结奋进的全球盛会。不分彼此,互相尊重,体育健儿们同场竞技、突破自我,在一次次握手和拥抱中互相支持鼓励、共同勇攀高峰。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世界本是一家,人类命运与共,只有“一起”才有“未来”。

  “当世界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冰封的时候,如同春天一样的北京冬奥会如约而至。”一家外国媒体这样写道。这场冰雪盛会传递的春之声,必将成为人类发展进步征程中的强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北京冬奥大幕开启,习近平主席在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说道,“中国刚刚迎来农历虎年。虎象征着力量、勇敢、无畏,祝愿奥运健儿像虎一样充满力量、创造佳绩。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一定会成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而载入史册。”

  从2008年到2022年,从夏季奥运会到冬季奥运会,中国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初心不改。作为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举办的首届冬奥会,北京冬奥会精彩演绎了百年奥运的光荣与梦想,进一步将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近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约170位官方代表,包括31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重要王室成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2月4日至6日,习近平主席的外事活动多达20余场。一场场“新春之会”,向世界传递出友谊与团结信号,与奥林匹克精神同频共振,为动荡的世界注入强大正能量。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走得更快、目标更高、变得更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出的呼吁在北京冬奥会上成为现实。

  本届冬奥会共有来自91个代表团的2800多名运动员参赛,109枚金牌各归其主,设项和产生金牌数量均为历届冬奥会之最。在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赛场,多项世界纪录被打破,几乎每一个小项的奥运会纪录都被改写。作为东道主,中国代表团176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7个大项、15个分项的比赛,创下史上最大参赛规模。

  “人生能得几次搏!抓住这个时机去成就自己。”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激励着中国体育健儿超越自我、勇创佳绩。新人辈出一鸣惊人,“四朝元老”当仁不让,新生代与老队员接续传承、敢打敢拼,收获9块金牌、4块银牌、2块铜牌,位列冬奥会奖牌榜第三名,取得了中国代表团参加冬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在家门口实现“大丰收”。

  “要拿竞技奖牌,也要拿精神奖牌。”习近平主席的勉励,成为冬奥赛场内外的主旋律。

  从中国队选手谷爱凌为出现失误的法国运动员苔丝·勒德送去安慰,到美国运动员考德威尔紧紧拥抱中国运动员徐梦桃祝贺其夺金;从日本运动员羽生结弦与中国运动员金博洋“比心”相惜,到中国队员贾宗洋失利后对夺金的队友说“只要你赢,我就不算输!”这些代表友谊与团结的故事让海内外网友“破防”。

  一位澳大利亚体育媒体人称,运动员们拥抱的瞬间“太美好了”;一位加拿大网友说“被感动得哭了”;“这才是奥运该有的样子”“奥林匹克,真好!”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故事,一幕幕温暖感人的场景,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真谛。

  “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在北京冬奥会带动下,加快冰雪运动普及和提高、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是习近平主席的深远思考和战略谋划。

  早在八年前,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索契冬奥会时曾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有一席谈话:“在中国,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如果冰雪项目能在关内推广,预计可以在两三亿人中带动更多人参与,由此点燃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

  在习主席的亲力亲为下,自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以来,冰雪运动在中国“南展西扩东进”,不断向“四季拓展”。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为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24.56%,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

  这是北京冬奥会最大的遗产成果,不仅促进了中国的全民健康,也深刻改变了世界冬季运动格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这一目标的实现开启了全球冰雪运动新时代。他认为,就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而言,习近平主席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爱上冰雪运动,昔日“冷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冰雪经济在中华大地上茁壮成长,给世界冰雪产业注入了“热能量”。

  张家口的崇礼小镇是本届冬奥会赛事举办地之一。曾经的崇礼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且冬季严寒,贫困发生率接近17%。乘着北京冬奥会东风,仅仅几年时间,崇礼就“脱胎换骨”成为闻名遐迩的国际化冰雪小镇。年轻人不断“回流”,崇礼本地约有3万人端起了“雪饭碗”。

  冰天雪地里的财富不止于此。几年来,从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到冰雪装备、冰雪产业投融资,中国的冰雪经济全方位发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相关报告显示, 2020-2021雪季,全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2.3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3900亿元。

  冬奥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正与世界共享。过去几年间,法国MND索道、苏法格造雪机、瑞士BMF索道、意大利天冰造雪机等项目陆续在张家口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落地投产。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称,长期来看,中国或将成为世界最大滑雪用品市场。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疫情阴霾的情况下,北京冬奥会为撬动万亿级冰雪市场带来了新机遇,有利于为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增长极。”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像是一个弹射器,可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习近平主席这一论断,已经照进现实。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两度承办奥运赛事,无疑极大促进了奥林匹克精神、理念和文化的传播。如今,奥林匹克精神已经融入中国百姓的生活。在世界首个“双奥社区”的北京东四街道,近日揭幕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雕像,与2008年落成的顾拜旦、萨马兰奇、罗格三座雕像相映生辉。这里活跃着一支“双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社区经常举办迷你马拉松胡同跑、冬奥知识大讲堂等特色活动。每一位居民都是奥运精神传递者与奥运文化守护者。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向国际奥委会第139次全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时所说,“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中国发展的一扇窗口。从历史上首个实现零碳排放的奥运火炬到全过程贯彻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从实现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到促进全民健康、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习近平主席“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的指引下,北京冬奥会刷新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纪录。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两名火炬手用“微火”点燃主火炬,这一创意成为中国“绿色办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注脚。“绿色办奥,就要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习近平主席多次作出明确指示。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

  作为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主办的首项国际大型赛事,北京冬奥会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筹办与举办全过程。从能源、场馆、交通等诸多细节看,北京冬奥会无愧为“最绿色”奥运。

  冬奥会所有场馆历史性地首次实现百分之百“绿电”供应;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四个场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能效提升30%-40%,全部余热可回收;采用世界最先进的高效节水设备和智能化造雪系统,未对赛区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大规模应用氢燃料大巴车;生物可降解餐具在冬奥场馆全面应用……根据权威机构测算,北京冬奥会二氧化碳减排量接近100万吨。

  中国用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低碳减排的决心,对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示范意义。一些分析指出,中国以举办冬奥会为契机,探索新能源大规模输送、并网及消纳的一体化新路径,有利于推动新能源产业化发展,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积累宝贵经验。

  △首都体育馆内,二氧化碳快速“造冰”技术打造“最快冰面”,助力运动员发挥最佳竞技水平。

  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办冬奥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办过之后就成了“寂静的山林””“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注重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注重实用、保护生态,坚持节约原则,不搞铺张奢华,不搞重复建设”……这些理念为解决场馆的赛后利用提供了中国智慧。

  北京赛区13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中有11个是当年夏季奥运会的“遗产”,比如“水立方”变身“冰立方”,五棵松篮球场转型成冰球场。北京冬奥会结束后,主要场馆还将积极申办、举办高水平赛事,并根据场馆特色与所处地域环境,坚持四季运营、向社会公众开放。

  被外媒比作“工业迪士尼乐园”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中国“绿色办奥”的代表作。这座位于北京西部首钢老工业园内的设施“继承”了首钢园的工业遗产,除跳台本体外,配套设施全部由原有的老厂房和工业建筑修缮改造而成。北京冬奥会闭幕后,首钢滑雪大跳台将华丽转身,成为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个赛后永久保留的滑雪大跳台场馆,开展全民健身、体育赛事、专业训练、商业文化活动,带动当地体育经济社会的多元发展。

  有分析指出,首钢滑雪大跳台既是冬奥会留下的重要遗产,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典范。可以预见,当一座座体现绿色、简约理念的场馆设施在北京冬奥会后继续发光发热,场馆赛后利用的“中国经验”也将成为世界的一份共同财富。

  △北京冬奥会期间,蓝天白云下,正在参加比赛的运动员。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有力推动了中国环境治理和生态改善的步伐,让中国人享受到更清洁、更美丽的生态环境。

  2021年,北京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3微克,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密云水库蓄水量最高达35.7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森林覆盖率达到44.6%……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美联社报道说,冬奥会期间,北京空气清新,能见度足以让运动员们看清城市周围的群山。韩国平昌冬奥组委主席、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委员李熙范认为,北京冬奥会为“绿色奥运”树立了新的标杆。

  “开幕式,从第一秒就这么美!即使是2月初,中国就能让你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中国,你是怎么做到的?”在看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后,俄罗斯《体育快报》记者尤里·戈雷沙克兴奋地写下这段文字。答案在于美学创新与数字科技的创造性运用。这场令世界惊艳的开幕式,正是“科技冬奥”的代表性成果。

  “当今世界,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实现高水平的体育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考察冬奥会筹备情况时多次强调要注重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北京冬奥之路,就是一条科技创新之路。据统计,“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共有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落地应用,为运动员和观众带来全新的比赛和观赛体验。

  有着“冰丝带”之称的国家速滑馆,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信息技术,给场馆配备一颗精算“大脑”,既可以为运动员提供计时、计速、计圈训练服务,也可以为观众们提供手机定位导航服务,被誉为最具科技含量的场馆。

  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一家机器人餐厅,机器人大师傅忙着烹制菜肴,送餐机器人沿着轨道给客人送菜。看着餐盘“从天而降”,不少外国记者感叹如同身处科幻电影。不仅如此,北京冬奥村里的防疫机器人、无人零售、数字人民币支付也连连引起称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认为,北京冬奥会“加速了奥运数字化转型”。《日本经济新闻》称,数字技术在北京冬奥会大显神通,中国正朝“制造强国”不断迈进。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赋能体育。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了科技创新的实力,更展现了“创新中国”的魅力。西班牙“世界秩序”网站题为《北京的科技奥运会》的文章指出,中国已成长为一些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总部所在地。中国科技产业给世界带来的美好改变将不可限量。

  “简约、安全、精彩”,这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承诺。

  “(北京冬奥会闭环)是整个星球中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我们所有人在闭环内都生活得非常安全舒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主席的肯定,充分说明中国兑现了对世界的承诺。

  安全,是赛事精彩的前提。为做好北京冬奥会防疫保障,中国付出了精准细致的努力。采用“泡泡”闭环系统、推出冬奥通APP、冬奥村大堂等公共区域均装备健康环境监测与改善调节系统……严密的防疫措施让冬奥村安全无虞。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闭环内核酸检测阳性率仅为0.01%,防疫措施与成效赢得国际社会广泛点赞。澳大利亚运动员布瑞特·考克斯称,““泡泡”隔离区是我们的安全港。”德国奥委会医疗专家芭芭拉·加特纳指出,北京冬奥会的闭环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安全。美国自由式滑雪U型池运动员阿伦·布隆克在发布会上说,在美国他看到了各种关于北京冬奥会的不负责任的报道。“那些其实都是假的。实际上,一切都很了不起。所有人,从工作人员到核酸检测员,到住宿条件,这是我们参加过的水平很高的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的安全举办,见证了中国政府始终把人的生命与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防疫理念与成效,也给国际社会贡献了战胜疫情的智慧和力量。正如巴赫所评价,“只要大家都遵守团结的精神,人人都作出贡献,即使是在新冠疫情中,也能举办一场伟大的盛会。”“北京冬奥会一定会留下很多奥运遗产。”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年多前,在北京、张家口申奥冲刺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向世界真诚推介:2022年冬奥会在中国举办,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今天,中国如约向世界奉献了一场文明盛会。

  “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它将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展现了中国元素同奥运精神融合的魅力,成为全球顶流。俄塔社称,北京冬奥会“一墩难求”史无前例。

  “听说你准备带一对“冰墩墩”回去,带给你的双胞胎孩子。希望他们今后也能够对冰雪运动感兴趣,如你一样成为冰雪运动健将。”2月6日下午,习近平主席与来华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摩纳哥元首阿尔贝二世亲王亲切交谈。

  “冰墩墩”的走红,成为冬奥赛场外的一段冰雪奇缘。线上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定时开放预售,与“冰墩墩”相关的产品几秒钟就售罄;特许销售门店前经常可见蜿蜒的队伍,人们不惜在严寒中等候数小时进店扫货。

  无论是冬奥会的形象体系、场馆设计,还是吉祥物和会徽、火种灯和火种台,北京冬奥会的元素都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审美和意趣。“冰墩墩”的好搭档“雪容融”以灯笼为基础,融入天坛、鸽子、长城等符号,会徽以中国书法写就的“冬”字为灵感来源。奥运村里,中国美食、中国功夫、中医治疗让运动员们大呼“很酷”“很治愈”,春节民俗写福字、挂灯笼、猜灯谜也让世界各地朋友们不亦乐乎。

  从开幕式上令人惊艳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到闭幕式上独具东方文化韵味的“折柳送别”表达惜别之情与友谊心声;从灵感来自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到各国选手充满中国风的战袍,中国元素惟妙惟肖地讲述着“东方故事”。这一刻,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和合共生、深度交融!

  “人类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值得全人类共同欣赏和分享。”习近平主席道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中国充满自信地走向世界,世界给与热情的回应。北京冬奥会不仅是竞技平台,也是一场世界文明交融对话的盛会。

  这场盛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根据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消息,北京冬奥会是至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国际奥委会的社交媒体账号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的浏览量达到27亿人次。

  作为北京冬奥会持权转播商,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转播报道连创纪录。中国观众在电视端观看北京冬奥会的总时长,比2018年平昌和2014年索契两届冬奥会的收视总和还要高出百分之十几。

  截至2月17日,北京冬奥会相关报道在总台平台的跨媒体总触达人次达484.74亿次。这意味着,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前3天,总台相关传播已经超过东京奥运会479.05亿次的跨媒体总触达量。这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评价为“史无前例的规模和成功”。

  在美国,超过1亿观众观看了北京冬奥会。《华盛顿邮报》称,北京冬奥会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观看次数最多的视频节目之一。北京冬奥会收视率不仅在欧美一些冬奥强国成倍增长,也得到了不具冬季项目优势的国家关注。比如澳大利亚有约40%的人口收看了北京冬奥会。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的背景下,北京冬奥会收视率井喷表明,冰雪运动带来的激情、欢乐和友谊为全球人民所共享,北京冬奥会彰显的团结、合作和希望为世界各国注入信心和力量。正如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所说,中国的努力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重要意义。

  △比赛结束后,中国选手阿合娜尔向德国老将佩希施泰因表达敬意,佩希施泰因微笑着鼓励阿合娜尔。

  这是一场促进对话、消弭分歧、增进友谊的欢聚。志愿者们用热情的话语、真诚的笑容和开放的姿态,喜迎八方来客。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短片《温暖的雪花》,向超过1.9万名赛会志愿者和20余万人次城市志愿者致敬。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在发布的视频中感叹,志愿者的热情让她感动到热泪盈眶,还未离开已经想念。

  一片片写有参赛国家和地区名字的“小雪花”在空中起舞,汇聚成五环之下的“大雪花”;无数条红丝带从四面八方飞来,将雪花火炬台装点成为一个巨大的红色中国结——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这些文化符号,传递着“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理念,将成为人们共同的美好记忆与前行力量。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和平基因相融合,讲述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独一无二的故事。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人类面临多重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冬奥会作为新冠疫情后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向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信息:人们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协作。

  这是北京冬奥会奏响的春之声,它将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被继续弘扬,激励中国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激励世界各国人民并肩共创美好未来。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面对各种紧迫全球性挑战,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坐上新时代的“诺亚方舟”,人类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历史将证明,这场冬奥盛会不仅见证了拼搏与奋斗、光荣与梦想,更以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凝聚共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一页。

  北京和世界携手,在春天的希望中出发,从双奥新坐标启航,一起向未来!

[责任编辑:孙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