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入“创新赛道”,全力以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增强农业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和“压舱石”的稳定作用,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在任何时候都事关“饭碗工程”,关系14亿多人口生活品质、生活保障,关系共同富裕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不能拖后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征程上共同面临的使命任务,是农业尤其需要跃上的新台阶,呈现的新气象。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科技现代化。《规划》指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加速驶入科技“赛道”进行规划设计。科技“e能量”,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这些年,创新为农田插上“科技翅膀”,不同形态的智能化“金戈铁马”不断上场,农民足不出户在家遥控种田,智能水肥药一体化灌溉,现代农机争相一展身手,现代化农业在许多地方从愿景变成“实景”。擘画好农业科技发展“大蓝图”,跑出农业现代化“加速度”,各地还需加强创新驱动,不仅要重视“大农户”的科技“附加值”,还要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牢牢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农业现代化,人才建设是重中之重。《规划》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千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可以使贫瘠荒漠变成富饶绿洲,可以让“中国智造”驰名海外、遨游苍穹,人才是撬动发展的关键支点。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刻不能没有人才的撑腰。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多年,目的就是用“人才活水”源源不断浇灌广袤基层田野。我国粮食实现“十八连丰”,与各地基层人才兴起、“新农人”下田、“农管家”普及等密切相关。新征程上,要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储备,广搭基层舞台,推动用人改革,促进人才“下沉”,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更加坚强的“人才双翼”。
农业现代化,高质量是一切的总抓手。《规划》明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起“高质量”主题,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树立了鲜明导向,一切工作以“高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可用耕地面积有限,山区田、“巴掌田”利用率还需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从田地松土播种到后续维管、收割,再到运输、入市等一系列环节都要“精打细算”,每一时间、每一环节都讲求品质,让“大国粮仓”里装满“优质粮”,让百姓餐桌上吃得放心、美味、幸福。各地还需种好“示范田”,积累经验、推广普及,让“高质量”覆盖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广袤田野。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还需要许多“破冰”之旅。锚定目标,走好“现代化”路径,尤须以《规划》为指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各项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夯实农业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共同富裕增添农业农村现代化一臂之力。(金羊网 文/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