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的幕后英雄22名滑雪运动员“跨界”巡检保供电
位于北京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时将承担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等11个小项的比赛。这里气候寒冷、山地陡峭,为供电保障工作带来诸多挑战。
“这里电力设备分布分散、保障范围广,特别是户外电力设备落差大、运行环境恶劣,巡检维护十分困难。”国网北京延庆供电公司冬奥供电服务中心主任贾孟丹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对于普通电力工人,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滑雪技巧难度很大。”贾孟丹介绍。2020年7月开始,国网北京延庆供电公司从体育院校层层考核分批引入22名高山滑雪人才,专门组建冬奥延庆赛区供电保障首支“跨界特种部队”——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
今年23岁的程远是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最年轻的成员,出身滑雪运动员的他毕业于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很多电力设备都靠近雪道,有的位置还特别陡峭,只能滑雪去巡检设备。”程远说。
滑雪队员巡检设备速度快,效率更高也更安全。但这些队员缺乏电力专业技能。为此,国网北京延庆公司制定了一套系统的培养方案:安全培训1个月,理论培训3个月,以配电安全规程、电气理论知识、赛区设备分布、设备倒闸操作为重点,实行“一对一”的师带徒培养,补齐电力领域短板。
“安全操作最重要,刚开始学的就是安全知识,有师傅手把手的教。”作为第一批队员,程远和同事们逐渐熟悉了供电设备点位和设备操作,掌握了设备巡视保障的必要电力技能。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所在的海陀山地区,山顶的室外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人体的体感温度时常在零下20℃,还经常伴有大风。工作时,程远会穿上专业的雪服、雪鞋、手套保暖,“巡检滑雪时并不冷,但一旦停下来检查设备,站个20分钟就会手脚麻木,有时填记录单冷得都写不了字”。
极端寒冷的工作环境要求运维队员安全、方便、快速地携带工具。“公司整合运维、检测、应急等不同用途的工具,将对讲机、钳形电流表、测温、手电筒、扳手、钳子、救援绳等18种工具放进一个工作背包。”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班长刘正介绍,背包内有泡沫填充材料,将各类工具固定,防止队员摔倒时因工具受伤。
每天早上8点,滑雪队员们会集合,各自检查完雪板、头盔、工具包等设备后,背上重量超过5公斤的背包开始一天的工作。“电力设备按照位置分为不同的点位,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点位的设备巡检。”程远负责的点位海拔超过2000米,巡视一次至少需要一小时,每天的滑雪距离超过20公里。
“这么大的工作强度对每个人的体力都是考验。”程远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自己每天下班后会再健身1小时,确保体能充沛。
在大学,程远学的冰雪场馆运营与推广专业,也梦想过能有机会代表参加冬奥会比赛。“我是北京延庆人,冬奥会就在家门口举办,虽然没有以运动员的身份参会,但我以另一种方式参加了冬奥会,也感到非常的光荣!”程远自豪地说。
在贾孟丹的带领下,经过系列测试活动考验,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所有成员已初步具备了电力设备巡视保障能力。“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从发芽到茁壮成长,现在已经准备好了!”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贾孟丹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