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关键词丨造就文艺大师,铸就文艺高峰
△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唐代诗人李白的这联诗句,寄语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热情赞扬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发挥了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作用,同时又对这支队伍提出了殷切期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描述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史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人民在新的考验和挑战中创造光明未来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拼搏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
把握时代大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一贯要求。
2014年,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总书记要求作家艺术家“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2016年,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时,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2019年,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总书记强调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
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今年,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是文艺之母。
这其中包括三层含义:
源于人民。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019年全国两会,看望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总书记鲜明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在这次开幕式上,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为了人民。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
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
属于人民。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这是总书记的要求与期望。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如何创新?
“一个写作者,当他完全摆脱模仿的时候,他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作家”,“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在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作家柳青的话,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抵制照搬跟风、克隆山寨,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具体而言:
创新不是割断血脉、凭空虚造,而是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如今,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这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书记明确指出,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如此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了2014年3月出国访问时的一段往事:
“在德国,我讲了自己读《浮士德》的故事。那时候,我在陕北农村插队,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0里路去借这本书,后来他又走了30里路来取回这本书。”
为什么要对外国人讲这些?总书记说,因为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
在这次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对于国际社会来说,他们希望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
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在文艺领域的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都会重点谈到坚守职业道德、坚守艺术理想的话题。
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
2016年,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
2019年全国两会,看望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
在这次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并用四个“要”、四个“决不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
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
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
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
2019年国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人民艺术家”王蒙、秦怡、郭兰英等。
今年6月29日,在给“七一勋章”获得者、94岁高龄的蓝天野颁授勋章时,总书记微笑着说:“蓝老,你的很多戏我都看过。难得你这么大岁数,还在工作。”
他们是德艺双馨的代表,为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与标杆。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
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一定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