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迈新阶 美丽连云以产业兴旺书写“诗与远方”
“全国美丽乡村路”大桅尖路连通村民幸福生活。张言华摄
日前,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2021年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录,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黄窝村榜上有名。这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传统渔家村落,靠着3万余亩海洋牧场和80余家紫菜企业,总产值突破2亿,带动千余人创业就业,书写着新时代小康村的发展传奇。
近年来,连云区将乡村产业振兴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进行统筹谋划,着力推进落实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脱贫致富同奔小康等10项重点工程。“十三五”期间,农林牧渔业年总产值超10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累计2.7亿美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375元增长至20412元,“三农”实力迈上新台阶。
多点发力铺就强村路
深冬的海上云台山,云海雾凇,美不胜收。18.7公里长的大桅尖路蜿蜒36弯,盘卧其间,串联起“世外桃源”宿城、海上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民国风情连云老街3大景区,及当地夏庄、高庄、宝山、大竹园4个高山村庄。得益于这条“四好”农村路的修建,游客源源涌入,山货季季输出,带动沿线旅游产业同比增长46.2%,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在连云,236公里的三级“农村路”汇起富民增收强磁场,与此同时,许多“看不见的路”也在持续为兴业强村拉动强引擎。
今年以来,从“我为群众办实事”出发,连云区将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纳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议题,推动落实“解决基层突出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以“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活动为抓手,实现全区村企联建全覆盖,新增省级村联建项目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联合东方农商银行开展共驻共建活动,选聘20名金融顾问和金融助理,帮助授信贷款6400万元。在各项利好政策的加持下,全区21个涉农村(社)年集体经济总收入全部过百万,其中16个超过500万元。
12月16日举办“山海英才计划”资助资金发放仪式。夏泰摄
多重保障落强创新棋
“先对比挑选出优良性状的群体,再通过‘杂交’方式培育更优质苗种。”在板桥街道青蛤基地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涛教授正与当地乡土人才交流思路。“我们太需要懂技术的领路人了!”当地水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李文銮说。这座投资3000万元的青蛤种质资源基地,集贝类种苗繁育、天然亲本保存、新品种选育为一体,已培育适合浙江、辽宁等地区的优质群体苗9组,预计明年4月产出青蛤苗种3000万粒,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过百万。
在最新一批连云区“山海英才”资助活动中,张涛教授获得了50万元的资助。据了解,“山海英才计划”覆盖高层次人才及大学生、乡土人才等基础性人才,对顶尖人才(团队)、领军人才(团队)等七类人才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现金奖补。此批共有53位优秀人才获得表彰及资助。
紧扣产业需求和发展规划,连云区在人才、阵地、机制上提供多重保障,推出《人才引进和激励暂行办法》《自贸区人才集聚政策》等一揽子优惠政策,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建成8家离岸双创中心,在连云新城核心地段打造3万平方米区域性旗舰孵化室。当前,连云区正全力建设全自动现代化半潜式大型智能渔场,并将以此为基础,逐步向外海冷水团进军,建设全省重点的海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看海民宿成就渔村朝阳产业。朱华南摄
多向融合念好山海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西连岛村礁石湾民宿群让来这里的游客圆梦。“还是靠海吃海,但和父辈撑船打渔相比,我们搭上了高铁时代‘渔家乐’的快车。”村民武波家500多平方米的临海小楼常常“一房难求”。
渔旅融合、文旅融合,连云区用活资源禀赋,念好新时代“山海经”。着眼连岛海滨风情小镇建设,以西连岛综合开发为平台,在渔港路、码头停车场、海鲜大排档建设和渔业生产作业区改造、道路系统优化中嵌入渔家元素,挖掘岛内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小镇客厅,建成景观游步道、全球海鲜直播基地等网红打卡地。今年以来,新增特色民宿30余家,培养特色农产品带货主播70余人,持续为“亲海游”擦亮金名片。
依托农业精品村、创意农园等示范点建设及渔民文化节、采茶节、楸树花节等既有品牌,连云区正统筹实施最美乡村、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等项目建设,讲好农家故事,推介连云紫菜、云雾茶等特色农产品。目前全区拥有年交易额100万元以上的涉农特色电商7个,旅游从业人员4万余人,带动农民就业超过1万人。接下来,连云区将推进农(渔)业与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发展空间,培育一批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示范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精品,为山海美、产业兴、百姓富增添新动能。(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