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畔的中国】华夏历史看洛阳 走进二里头夏都博物馆探源“最早的中国”
二里头夏都博物馆。(中国台湾网 李杰 摄)
中国台湾网10月17日讯 (记者 李杰)参加“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的记者,14日参访了河南洛阳的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和遗址。二里头遗址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认定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它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兴起、城市起源、都城建设、王宫制度等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据史书记载,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由于年代久远,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夏朝只存在于文献中。一些西方学者和疑古派甚至怀疑夏朝的存在。
1959年,考古学家徐旭生在洛阳偃师市翟镇镇二里头村发现了二里头遗址。经过60余年的考古发掘,几代考古人的潜心探索,一个规划有序、功能悉备、宫室翼翼、百工齐聚、礼乐初成的东亚大都,揭开了尘封的记忆。
二里头遗址遗址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出土文物万余件,发现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以及最早的官营作坊区、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等等。
作为探索夏、商王朝及其文化的关键性遗址,二里头遗址不仅是中国乃至东亚青铜时代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大型都邑,以其为典型遗址的二里头文化,也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故有“最早的中国”之称。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共展出弥足珍贵的夏代文物近2000件,其中一级文物112件,其基本陈列“华夏第一王都”,包含“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纪探索”三部分,系统地展示了夏代历史、夏文化探索历程和遗址60多年的考古成果,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侯玉珂介绍,2020年2月以来,夏博投入资金近千万,运用数字技术展示和解读二里头遗址、文化及相关文物。同年12月30日,夏博数字化展厅投入试运营,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全面复原展示以二里头遗址为核心的二里头文化整体面貌,为夏文化的展示传播插上数字的翅膀,夏博也将继续丰富展陈内容、创新展示形式,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完)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上有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加工精巧,丝丝入扣,虽历经三四千年却无一松动脱落。(中国台湾网 李杰 摄)
乳钉纹铜爵,酒礼器,是我国目前发的时代最早的青铜器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爵”。(中国台湾网 李杰 摄)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项链。(中国台湾网 李杰 摄)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丰富陶器。(中国台湾网 李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