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焦点访谈:COP15来了

2021-10-11 08:29:00
来源:央视网
字号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在云南昆明召开。作为我国主场外交的重大活动,当前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完成,那么这次大会有些什么议程,要讨论哪些议题,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作为最早的缔约方之一,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大会又为什么要在云南召开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来寻找答案。

  这次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次大会的会标由孔雀、小女孩、大熊猫、梅花、鱼、浪花等元素组成,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这也诠释了《生物多样性公约》2050愿景,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全球共建生态文明的愿望。

  1992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联合国全面探讨生物多样性的第一个全球性协议。公约生效以来,已经有196个缔约方,联合国已经召开了14次缔约方大会。这次,在我国召开的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发布“昆明宣言”,呼吁各方要采取行动,响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号召,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明年的第二阶段线下会议中,还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对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做出规划。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说:“这次大会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一次大会,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同时,这一主题也呼吁全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采取共同的行动,使我们未来在框架达成的时候,能够形成共同的共识和目标。”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福祉关系极其密切,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使用价值。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说:“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倍到1000倍,可能我们有100万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数据显示有28%的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这次在中国召开缔约方大会,中国将担任主席国也是承办国,国际社会希望通过中国的努力,能够对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引领的作用。

  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说:“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法规制定过程中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都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还把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一体化推进。”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主办地是中国的云南。云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1%,却拥有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有18000多种植物、1800多种脊椎动物,代表中国约一半的动植物物种。云南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姚明申从小就生活在云南芒市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区河心场村,今年是他做护林员的第五个年头。他正在寻找一群特殊的动物,它们是国内单一地区范围里最大的菲氏叶猴种群。很幸运,在这片山林里,姚明申又一次看到了它们。

  云南芒市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区护林员姚明申说:“以往我们看到小金猴最多的季节是春节前后,像9月份、10月份看到小金猴比较新鲜,以前很难看到。”

  对于姚明申来说,林间的这些动物如今是他再熟悉不过的朋友。但在过去,他和村民们却是以狩猎、伐木为生。1998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后,一些村民被当地林业局聘为护林员,开始了由伐木到护林的转变。

  2019年,当地启动芒市菲氏叶猴保护地低碳生态示范村项目,将国有杉木林改造种植为菲氏叶猴等动物喜食的阔叶树种,同时,当地炉灶全部改为节柴灶,还鼓励推广林下经济种植项目。

  2020年,两个村民小组自发成立了一个组织,守护菲氏叶猴,守护村里的绿水青山。两年里,这里的菲氏叶猴数量由320只增长到了接近500只。

  这些年来,这样的故事在云南常有发生。很多稀有动植物种群在云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同时,还不断有新物种被发现。鉴于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方面的成果,这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办方在场馆内特别设置了专题展览。

  走进展馆,就会被一阵非常浓郁的香味所吸引,香味是由一座香料墙和香料植物所散发出来的。云南有400多种香料植物,是名副其实的香料王国。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学灿说:“铁皮石斛是云南当地有特色的品种,金线莲包括铁皮石斛这些中药材比较珍贵。我们之所以用这种展示方式,就是要告诉大家,人工无土快速繁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大量快速繁殖了,那么这个濒危物种,就会减轻它的濒危程度。”

  在展览上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环节,就是来到这个展览上的人,都可以拿一片树叶贴到树冠上,每贴上一片树叶,主办方就会种下一棵树,会后主办方会统计整个树叶的数量,共同种下一片生命之树的公益林,来倡导大家一起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当中。

  会展中心的展览让人们看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而宝丰湿地和昆明植物园内的扶荔宫更让人感受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昆明的宝丰湿地也是这次生物多样性大会的室外展示区。据介绍,这里有包括滇池原生植物在内的100多种植物,吸引了包括游禽、猛禽、涉水禽在内的很多鸟类,把这里当成了它们栖息的家园,用当地人的一句话讲,鸟类用它们的翅膀给这里的生态“点赞”。

  宝丰湿地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云南昆明市官渡区水务局局长高锋说:“整个湿地原来是一个村庄,又叫宝丰村。我们把整村将近3000户老百姓通过回迁安置的办法搬出保护红线,然后构建生态最后的绿色屏障。”

  在距离滇池入湖口比较近的一片水域湿地做了一个下沉式景观设计,可以近距离观测到包括滇池金线鲃在内的一些濒危鱼种,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监测鱼类,还可以对入湖的水质进行监测。

  在这次生物多样性大会的另一个体验区里,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植物,有南非的国花帝王花、原产美洲的龙舌兰、原产欧洲的迷迭香、原产大洋洲的垂花红千层……它们在这里和谐共生。

  云南蓝果树是云南独有的树,在野外的成熟个体目前已经不超过10棵了。为了保护像云南蓝果树这样的濒危极小种群物种,科研人员特意选取一些移栽到温室中,既方便保护,也能够帮助它们繁育,从而逐渐扩大种群数量。

  “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云南傣族群众世代传诵的这句谚语,向人们传递着最为朴实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云南向世界展示着它的生物多样性,中国也将与世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挑战。

  地球是个生命共同体,我们共同的家园之所以如此美丽丰富,甚至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正是因为有多种多样生物存在。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性挑战,也需要各国携手面对。这次会议包括开幕式与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论坛、展览等内容,与会代表将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会,讨论包括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协同治理,分享讨论各自的经验。相信会议将会翻开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一页。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