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重走天路看变迁】西藏昌都洛隆县:特色产业托起致富梦

2021-08-07 17:58:00
来源:央视网
字号

  央视网消息:今天(8月7日)的《重走天路看变迁》系列报道,我们带您走进西藏昌都市洛隆县,这里历史上就是茶马古道重镇,有着“藏东粮仓”的美誉。而今,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洛隆县紧扣区域发展特色,把培育产业作为稳固脱贫成果的根本出路,打造县级特色产业园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洛隆县位于西藏东北部、昌都西南部,是青稞种植大县,还拥有多种民族手工艺传承的历史。在这个以食品加工为核心、建材民俗手工业为辅的特色产业园区,已经入驻了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藏式绘画等18家企业,带动就业超过400人。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四郎扎巴和妻子两年前在这里实现了就业,四郎扎巴如今已经是洛宗特色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稞米生产线的车间副主任,每月工资2800元。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员工 四郎扎巴:我这个车间主要负责洗青稞、青稞剥皮,我妻子在泡菜车间工作,她每月2400元,我们俩加起来一年也有6万多(元)收入,以前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搬过来以后在这边实现就业,收入各方面都很稳定,生活过得很幸福。

  四郎扎巴所在的这家企业是自治区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青稞等高原农产品的深加工,已经开发出糌粑饼干、青稞糕点、青稞挂面等特色产品50多种。除了为当地提供了45个就业岗位,还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1000多个青稞种植户签订了青稞收购合同,促进群众增收。

  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总经理 泽仁顿珠:我们已经成功申请了4项专利,并且形成了好的口碑。对青稞这个产品的要求非常高,从源头把控好,签订了青稞收购合同,高于市场价0.4元—0.8元每斤来收购。既带动了老百姓(增收),公司的原料也得到了保障。

  昌都市洛隆县孜托镇镇长 郭健康:帮助企业与农户之间进行对接,散户不需要再自己去对接。县农业部门对我们整个种植户是一个集中培训管理,每年的产量是逐步稳步在提升。

  在这个特色产业园区内,创业青年四朗曲培的梦想也得到了实现。他曾经在拉萨学习了十年传统藏式帐篷的制作工艺,拥有一家自己的加工厂是他一直的心愿。去前,他加盟产业园的双创中心,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园区不仅提供了免费的场地,还给予了一系列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洛隆县创业青年 四朗曲培:政府提供了很多政策,机器设备、布料等等,差不多90多万(资金支持)。去拉萨展销、昌都康巴艺术节,销售帐篷整个西藏都有,阿里、山南、拉萨(以及)甘孜、云南那边(都有)。

  如今,四朗曲培的公司正逐渐走上正轨,带动了当地7个贫困户脱贫,还向他们传授帐篷制作工艺,让他们也拥有一技之长。

  昌都市洛隆县副县长 王金星:实现了我们洛隆的农牧民就业、大学生创业,非常需要(给)我们当地老百姓(搭建)学技术跟就业的平台,等于政府给了他这样的一个平台,他从事平台的生产、推广跟品牌树立。企业如果再做大做强的话,对洛隆就是会有一个逐步递升的贡献。

  一边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洛隆县还一边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加日扎村,已经发展了蔬菜基地、民族手工艺、南川欢乐谷等5个村集体经济,基本实现了全村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全村连续5年收入递增,2020年集体经济分红达到214万元。

  洛隆县孜托镇加日扎村村民 群培:我在民族手工艺这个合作社工作,刚开始没有技术,后来村里培训,学了一门磨刀的技术。现在村里集体经济也多,产业也多,村里每年每个人都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分红,过节的时候还有大米、面粉、油等福利。

  洛隆县孜托镇加日扎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 向巴旦曲:我们村是2016年从原来的空壳村,现在变成了一个小康新村;从原来的人均收入5000块钱,现在变成了人均收入14600多块钱;从没有到有的集体经济(收入),老百姓的收入也增长了,老百姓也就高兴了。

[责任编辑:张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