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为什么很多城市家长拼命在孩子身上投资”

2021-07-26 09:4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为什么很多城市家长拼命在孩子身上投资”

  投资儿童 下一个减贫议题

  中国已经宣布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一些长期关注儿童福祉的人士建议,下一步加大对儿童的投资力度,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7月24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第七届反贫困与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李实在会上建议国家将“儿童贫困”作为重要扶贫议题。他说,2021年,我国开始从消除绝对贫困到缓解相对贫困的转变,缓解儿童相对贫困应是重中之重。为儿童提供必要的发展机会,有利于冲破贫困代际传递屏障。

  李实介绍了他们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多维贫困发生率高于成人,解决经济贫困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当社会处于收入较低阶段,儿童贫困更多表现在营养方面;随着收入的提高,更多表现在教育、健康、医疗等方面。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即“投资儿童 实现可持续繁荣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是与会者之一。根据他的长期研究,在生命早期投资1美元,可以得到十几倍的回报,年龄越大投资回报率越低。这条“赫克曼曲线”,验证了“投资儿童就是投资未来”的说法。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指出,关于儿童早期大脑发展的研究成果大都出自国外,国内虽然也有“三岁看大”的说法,但是很多人在理念上没有真正重视。

  基于该基金会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探索,卢迈建议国家将儿童早期发展纳入国家的乡村振兴规划,具体而言,可在财政上设立支持脱贫地区0-3岁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专项,为最弱势儿童提供入户照护服务。设立支持脱贫地区村级学前教育发展专项,就近开设村级幼儿园。提高脱贫地区儿童营养健康保障,提供学校、幼儿园供餐服务等。他还建议财政部、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协同研究儿童发展问题。

  “我非常同意卢迈提出的把儿童发展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当中。”李实说,“如果农村的儿童发展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等到过了20年,这些人都是劳动力,肯定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问题。新的儿童贫困会产生将来社会的贫困,新的儿童发展的滞后对未来的发展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农村的投资不是简单的物的投资,一定要投在人的身上,重点是儿童早期发展问题。大量研究都表明,儿童早期投资,收益率是最高的。为什么很多城市家长拼命在孩子身上投资?”

  李实说,在此问题上,社会、家庭都承担不同的义务,最重要的是,儿童发展需要很大的公共投入,不是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最好是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协调委员会来推动。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到过不少欠发达地区。在西部一个地方,他发现,一条主要服务3个村庄1000多人口的道路花了3000多万元。他说,这样大的投资肯定是需要的,国家这些年在脱贫攻坚中投资力度很大。

  他同时指出,要以脱贫攻坚的力度和决心,借鉴精准扶贫中的创新方式,去解决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的问题。当资金投在基础设施上,必须要支撑当地的经济发展或者人的活动才有回报,而如果当地人口减少,很多投资就无法充分发挥效应。但对人的投资是跟着人走的,在任何地方都能发挥作用。

  此次研讨会上,中国在儿童发展领域的一些成绩引起了讨论。中国坚持“儿童优先”原则,显著提升了儿童健康和教育水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快速提高到了85%以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指出,全球学前教育入园率为61.5%,中国经验已经被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李敏谊指出,提高学前教育的入园率,是全球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的共同取向。“行百里者半九十”,接下来应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最少拿出10%投入到学前教育。

  而对3岁以下儿童,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新增了一项指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到2025年,这一指标要由目前的1.8个提高到4.5个。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强调,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指出,我国的入托率只有5.5%,但有托育需求的家庭占35%左右。当前需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发挥中央财政投入引导作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服务。

  她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入托率每提高10%,总和生育率就能提高0.08。国际经验表明,对托育服务的投资能够提高国民生育意愿。

  对儿童的投资涉及营养、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赵昌文指出,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发展中国家早期更多是强调物质资本的投资。当短板逐渐补上,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一个社会要充满活力,必须有流动性。“我特别关注的是纵向流动性,就是从底层向上的流动性,儿童的教育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社会纵向流动性的水平……中国过去这些年反贫困与儿童事业,如果说有什么经验的话,这两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6年,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在云南省勐腊县的原贫困村河边村从事减贫试验,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根据他的观察,脱贫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属于对“贫困的生产和再生产”高度敏感的领域,因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能仅仅盯着产业和收入。

  李小云刚到河边村时,发现村里的孩子光着脚,没有受过学前教育,普通话也讲得不好。当地小学校长告诉他,河边村的孩子素质很差。他的贫困综合治理实践就包括对孩子的投资:在村里建了儿童活动中心,开展儿童早期教育并提供营养餐。几年后,小学教师反映,河边村的孩子素质是“最高的”。

  “我们现在讲共同富裕,大家比较关注的是收入分配。我个人认为,建设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应该首先从社会公共服务不均等的角度来入手。”李小云说,“我特别呼吁今天的乡村振兴计划聚焦儿童早期发展的工作,这是关乎中华民族未来,关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大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7月26日 02 版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