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这双“大眼睛”吗?如今苏明娟在帮助更多的人-新华网
还记得当年那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么?1991年,大别山深处的小女孩苏明娟手握铅笔头、一双大眼睛饱含“我想读书”渴求的照片,出现在希望工程的宣传海报上。这张照片也就此改写了她的人生。
(图为入职工行后的苏明娟与童年照片合影)
一张照片 读书梦圆
苏明娟出生于普通的农家,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的乡村生活。“大眼睛”照片拍摄的当时,苏明娟还在安徽金寨的张湾小学读一年级,每学期六七十元的书杂费成了家里最大的负担。“如果没有希望工程的这张照片,我可能就要面临失学。”如今已是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员工的苏明娟回忆,当时,《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来到金寨探访,她正趴在桌子上写字。受到纯真炽热的眼神所感染,记者将这个画面永恒定格在了镜头里。
小明娟没有想到的是,很快这张照片就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被国内各大媒体争相转载,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许多人在看到这张照片后,内心的爱和善意立即被唤醒,纷纷为濒临失学的农村贫困儿童倾囊相助。“我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资助,再也不担心交不起学费,并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顺利读完了大学。”苏明娟说。
得到资助的不仅仅是苏明娟个人。在遇见希望工程之前,她就读的小学原是由一个旧祠堂改建而成,条件十分简陋。在各方资助下,这所校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改建为希望小学,建起独栋3层小楼,教室宽敞明亮,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和电脑……此外,还有许许多多贫困儿童得到了资助,通过上学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改变了自身和家庭的命运。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得到资助仅仅是苏明娟人生轨迹改变的开始。在共青团和希望工程的支持和鼓励下,在无数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感召下,小小年纪的苏明娟也踏上了公益助人的道路,至今没有中断。
1997年,刚上初二的苏明娟,主动将资助得来的600元钱汇给了宁夏的一位回族小姑娘,帮她圆了求学梦;2002年,考上安徽大学后,她坚持勤工俭学,把每学期定额发给她的900元生活补贴全部转给其他贫困学生;参加工作后,苏明娟把第一笔工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此后每月她都会捐出收入的一部分;每年,她都会拿出1000元资助贫困生,从未间断……
2006年,她和解海龙拍卖了著名的“大眼睛女孩”照片版权,所得30多万元用于援建西藏拉萨市曲水县的一所希望小学,成百上千藏族孩子自此有学可上。
2018年,她拿出3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设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致力于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将爱和希望继续传递下去。截至目前,该公益基金已经收到捐款84万元,参与援建了两所希望小学,并资助了45名贫困大学新生。在全民关注下长大的苏明娟,实现了从受助者到捐赠者的转变。
“我是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在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会一直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苏明娟说。因积极投身公益,2018年,苏明娟入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立足岗位 筑梦未来
如今的苏明娟已是一位干练优雅的职业女性,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担任省分行团委副书记。此外,她还于2017年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兼职副书记。
这并不是苏明娟第一次担任社会职务。早在1997年,14岁的苏明娟就以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身份,赴北京参加大会。整个大会堂里,她是最小的与会代表。
有了平台的依托,苏明娟想的是如何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影响力,号召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工商银行给了我广阔的平台,让我有更多机会投身事业,回报社会,传递爱心。现在,我希望可以尽我所能,帮助那些像我一样的孩子们实现‘上学梦’。”
在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似乎每个遇见苏明娟的人都能喊出她的名字。不仅因为这里是她的家乡,还因为苏明娟在工作后,所供职的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多年来一直资助这里的学校。每年看望慰问学生时,她从不缺席。
苏明娟的影响力远不止在家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开学第一课》上,苏明娟通过央视镜头,向全国学生传讲她受助、助人的亲身故事。
作为工商银行的一名员工,苏明娟也致力于推动工行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工行,苏明娟积极参与单位的志愿服务、定点扶贫、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在她和成千上万满怀爱心的工行人的努力下,工商银行面向农村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开展了众多公益活动,涵盖助学、医疗、安全照护、心理关怀等各个层面。
2019年,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童行人”公益品牌,致力于为农村留守儿童、困难儿童打造一个长效帮扶机制,助力乡村振兴。自发起以来,工行各级机构员工累计开展“同去一座城”“同绘一幅画”“同唱一首歌”“同上一堂课”等公益活动800多次,涵盖心理、安全、艺术教育、免费健康筛查、大病治疗等,捐款捐物超过1000万元,惠及儿童近20万人次……
播下一粒种子,收获的是一整个森林。曾经的“大眼睛”女孩,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