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2021-07-05 23:23:00
来源:海外网
字号

  新冠肺炎疫情已肆虐一年有余,它深刻改变着世界。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出越来越大的魅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共同挑战的“人间正道”。这一理念提出的背景如何?具有怎样的中国特色?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在世界眼中,这一理念究竟有怎样的吸引力?

  中国理念 指引方向

  “进入21世纪以来,恐怖主义、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生态灾难等全球性挑战使世人愈发认识到人类命运与共、祸福共担,科学家们更是发出了人类命运堪忧的警示,人类的地球家园意识、‘一个星球’意识空前增强;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显著表征是国际力量对比与战略地位加速调整,全球经济与战略的重心东移,国际关系中的西方中心地位和‘西方中心论’愈发难以为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须隆对本报记者说,“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时代之问’,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不断提升的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古今中外相关思想的一种沿承。“中国人素有天下主义的抱负。西周时期就有‘天下大同’的理念。在西方,从但丁到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哲人,都提出过有关世界治理的观念和理论。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视角,融合了人类在 21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安全等各个方面互相依赖的状况。”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说,“从这个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古今中外人类思想的结晶,是近代以来的集大成之思想,具有伟大的时代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凝聚了传统与现代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自古就有的‘世界大同’思想一脉相承,包含着‘天下一家’‘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也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优良外交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和合’外交哲学思想释放出的新光芒。中国不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要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做到统筹中国梦与他国梦和世界梦,寻求最大公约数,形成巨大合力。”陈须隆说,“这是回答‘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当前,去全球化、极端化、民粹主义、悲观主义等几种消极思潮在全球蔓延,甚至演变为一些国家的少数群体行动。可以说,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给世界和人类提供了一盏指路明灯。”王文说。

  中国行动 坚定信心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英国广播公司引述专家的观点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具体方案的支撑落到实处。中国能够首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因为它拥有“在路上”的足够底气。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强调:“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第一次正式提出。

  “之后,中国领导人在一系列双边和多边重要外交场合多次强调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提出‘五位一体’。2017年1月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讲坛上,习近平主席将‘五位一体’行动方略进行全面充实和升级,提出了‘五个世界’的主张。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报告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序言部分写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意志。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中国又提出了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等倡议和举措,充实和深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陈须隆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丰富、完善,显示出中国的理论自信与行动自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一带一路”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步伐。迄今,中国已向120多个“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抗疫援助,向90多个国家提供了超过4亿剂疫苗和原液,其中大多数是“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并且正在和多个“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开展疫苗联合生产。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向欧洲发运1199万件、9.4万吨防疫物资,成为防疫物资运输和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

  “目前,中国正在努力通过开放式、包容式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式互联互通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大贡献者,这也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更有可行性。”王文说。

  中国担当 世界称赞

  2017年2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随后又被陆续写入联合国大会、安理会、人权理事会及相关国际组织重要文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逐渐成为联合国官方文本共识,也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明显标志。”王文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刊登学者雅各布·马德尔的评论文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描述的是一个相互合作的世界,它以双赢为前提,是一种取代西方落后模式(零和思维)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引述专家观点称,如果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政治含义,这个含义就是尽力找到避免对抗、避免我们在冷战年代体会到的国际社会分裂的新途径。英国广播公司引述中国国际问题专家的话称,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超越了西方思想以国别、种族、历史、宗教划分的传统界限,是未来人类发展的新愿景。

  “这一理念正在逐渐成为全球性共识。可以说,凡是不抱有政治偏见的国家与国际组织,都在接受这一理念。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在内的真正的多边主义者,都十分赞赏这一理念。在中国的广大朋友圈中,这一理念更是得到了高度认可与评价。”陈须隆说,“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急迫而悲怆’的方式发出人类命运与共的警示,这一理念的国际认同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近日发表文章称,在世界抗击疫情之际,人类命运共同体堪称伟大愿景。照字面意思且不带偏见的话,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对全球都有益的词语。疫情自证了“共同命运”思想的全球重要性。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敦促所有国家为了共同利益采取行动,它符合我们这个动荡时代的需求。

  王文说:“后疫情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抵御疫情致命冲击的‘急所’。疫情之下或者说后疫情时代,它对于未来各国之间的合作将会产生至少三方面的重大影响。第一,强化各国间的政策沟通,以减少乃至避免更多冲突,尤其是大国间的冲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加强政策沟通,避免大国冲突造成人类共同的悲剧。世界各国间有了更好的政策沟通,才会有更好的全球社会环境,人类文明才会有进一步良性发展和繁盛的基础。第二,明确阐释了人类相互联通、沟通命运的未来,在经济上进一步加强各国间互联互通的政策导向。第三,极大地提升各国社会之间的全球认同。过去我们只认同国家,现在不仅要认同国家,也要认同国家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记者 张 红)

  原标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指明前进方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的世界情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7月05日 第 06 版)

[责任编辑:尹赛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