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创新监管方式化解预付卡消费纠纷

2021-06-22 09:48:0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新闻随笔】

  近来,关于预付卡引发的消费纠纷屡屡被媒体关注。花几千乃至上万元办了一张消费预付卡,结果却遭遇商家跑路。面临该不该办卡的问题,一边是商家许诺的优惠,一边是资金安全风险,消费者时常陷入纠结,有的消费者费尽心思“考察”商家,但还是看不透商家的“真面目”。如何从根子上化解问题,既让预付卡模式发挥其刺激商业的作用,又让消费者权益获得坚实保障,需要监管者花心思、下巧力。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试点推出的“预存宝”,被认为提供了一个解决预付卡资金安全问题的新思路。“预存宝”由银行开设资金存管账户和运营平台,对经平台流转的资金进行100%存管。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后,资金不会直接进入企业账户,而是存到了银行,在产生实际消费以后再由银行划转。据媒体报道,目前累计有400多户企业加入该平台,涵盖教育培训、美容美发、体育运动、洗车、餐饮等行业领域。

  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银行设立监管账户,确保预付卡上的资金“专款专用”,确实能让广大消费者放心。不过,这种明显利好于消费者的制度如何让商家接受并被推广,才是更重要的。有人担心,如果所有资金都被严格监管,商家经营自主性或将受到打击,如此,是否还有意愿为消费者提供与办卡相关的优惠?

  众所周知,商家积极推广预付卡,根本上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后者对维持自身良性运转、扩大经营规模至关重要。对于商家合理的资金需求,市场应当予以支持。为此,北京市有关部门给出的办法是:合作银行会根据商户的实际经营数据,提供一些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来支持商户的经营。如此,商家能够满足自身合理的资金需求,消费者的资金有了安全保障,预付卡制度的市场侧和监管侧得以打通。

  当然,相比原先完全由商家“自由”支配大量资金的情形,由第三方实施资金监管的预付卡制度还是会让商家感到不适应。对此,商家也应认识到,消费者愿意花钱办卡,不仅是图那点折扣优惠,也是出于对商家信誉的认可。虽然预存资金轻易动不得,但自己的经营状况是乐观的,未来的发展是明朗的。商家与其把预存资金当作眼下的短期财富,不如看成一张长期支票,消费者对商家越放心,对自身的经营也越有利。

  不少实施预付卡的商户经营规模不大,是金融服务机构眼中“小门小户”。在经营活动中,他们难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向消费者推广预付卡,或许是他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进一步为小微企业降低融资门槛,是金融服务机构应有的社会责任。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与信贷服务得到精准对接,其经营状况获得专业评估,由预付卡引发的矛盾甚至“卷款”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规范预付卡制度的实时运行,离不开建章立制。《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市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建设统一的单用途预付卡预付资金存管信息平台,制定存管银行接入标准。如果预付卡资金得到严格的法律监管,商家自然不能也不敢任性支配。目前,上述行政条例仍在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预付卡关系到消费者切身权益,也关系到市场最基础的秩序与规则,不能再随意放飞了。

  对于任何有商业抱负的经营者来说,其推广预付卡的初衷当然不是卷款逃跑,而是让经营更稳定、让发展更长远。由此而言,商家与消费者的诉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很多预付卡引发的矛盾,是市场形势的变化、企业经营的意外风险所致。政府部门当好“中间人”,既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能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撑腰助力、提供切实支持,方能为预付卡资金安全保驾护航,也是处理类似市场矛盾纠纷时应有的立场。

  (作者:王钟的,系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