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亨多福:人们叫我“洋雷锋”,还成立了以我命名的志愿服务工作室 |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65)

2021-06-11 10:31:00
来源:新民晚报
字号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新民晚报社共同策划,历时半年精心制作了《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系列产品。

  100位在沪的外国人,讲述他们在中国、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闻所见所感,第65期邀请的是来自德国的亨多福。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第65期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姓名:Ralph Huhndorf

  中文名:亨多福

  国籍:德国

  职业:亨多福志愿服务工作室创始人

  “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过一首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创作的关于上海的歌曲。不知为何,从那时起,上海这个地方就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充满了神秘感。”在上海生活、工作了21年的德国人亨多福还记得他对上海这座城市情感的来源,如今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而且还用行动诠释着对这个“家”的理解,成为浦东小有名气的“洋雷锋”。

  爱上了上海姑娘,更爱上了上海

  2000年,亨多福因为参与一个德国公司的项目,第一次来到上海。他还记得飞机降落在浦东机场时的情景。“那时候,浦东机场只有一个航站楼。飞机落地后,我坐车穿越了大半个浦东,道路很宽敞,沿途也经过一些标志性建筑。“那时的浦东,还没有给亨多福留下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印象。而现在,他时常感叹,“陆家嘴发生了巨大变化,非常热闹。”

  在上海安顿好后,亨多福与朋友们在浦西租了一套公寓。“有时需要出门添置物品,我会先去某一个地方,拿出照片,一些很友好的上海人会帮我看哪里能买到这些东西。”

  就这样,亨多福迅速适应了在上海的生活,而且没过多久就邂逅了爱情,和一位上海姑娘相识相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

  上海对外界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21年里,亨多福亲眼见证了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看来,无论是建筑风貌、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质量,还是其他方面,现在的上海都在不断进步。

  “陆家嘴是浦东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方,但是当时上海的主要城区还是在浦西。说起上海,人们会想起豫园附近的老城厢和历史建筑。现在,我认为陆家嘴成了上海的名片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即使是在纽约这样的城市,你也找不到类似陆家嘴这样的地方。”

  亨多福又谈起了浦西,“现在,黄浦江滨江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设置了人行步道,还有很多公园绿地,这是我初次来上海时难以想象的事情。”

  “我刚来时,上海人口只有1000万左右,而现在已经超过了2400万,甚至更多。其中有近1000万人并非本地人,但他们都来到了上海,上海对外界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内心总有一个声音:你要去上海

  2014年,亨多福与家人从浦西搬到浦东,居住在中虹佳园。一开始他们还不太适应,“这是一个新小区,我们刚搬来的时候,周围有很多杂物和碎石。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每天看到的都是这样的风景。”

  为了营造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亨多福从自家楼道开始整理打扫,楼里楼外、绿地、小区死角……他每天花许多时间来清扫。居民们看到小区焕然一新,也逐渐加入其中。

  亨多福被称作“洋雷锋”,小区居委会还以他的名义成立了“亨多福志愿服务工作室”。

  亨多福去过中国的不少城市。“我也去过北京,去过长城和故宫,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去那里看一看。”而上海,在他眼里始终有着独特的气质和魅力,“身在中国,你的内心总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你,你要去上海。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