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以“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从一朵小小的木耳,到一碗柳州螺蛳粉,再到一盘特色的沙县小吃,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特色产业的发展。在青海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走进生产车间、设计部门察看产品生产、设计情况。习近平指出,青海要发展更多这样的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
特色产业+民生,打开乡村致富新渠道。小木耳、小米粉……这些看似小而接地气的产业,实则能量满满。特色产业不仅是增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支点。特色产业之所以称为特色,是因为其充分依托本地资源做文章,将老百姓最为熟悉的产业与领域发展成为群众致富的新产业。以柳州螺蛳粉为例,小小的产业富了群众口袋,创造就业岗位30万多个,带动约5000户贫困户、2.8万人脱贫增收。产业兴带动了乡村兴、百姓富。因此,乡村振兴更需要加大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将一村一品做大做强,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实现以龙头企业、龙头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人才培育、农民增收致富的乡村发展新画卷。
特色产业+优势,激起发展新动能。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更要最大程度挖掘其特色价值。一碗舌尖上的美味发展成为城市名片,从小打小闹到誉满全球,沙县小吃的发展壮大可谓将“特色”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沙县小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其定位精准,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挖掘到了特色美食的独到之处,更是源于一代代匠人的坚守,用踏实苦干将小制作发展成了大产业。除此以外,放大特色产业优势还需加强政策引领与扶持。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业、人才、文化的全面振兴,特色产业振兴不仅需要加大引导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也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人才培养力度等,引导产业持续转型升级。
特色产业+创新,链出发展新空间。充分发挥出特色产业的特色价值,更需要依托创新来实现。青海藏毯以其精美别致的图案、精湛独特的织法、浓郁的民族特色,与波斯毯、东方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走出国门、远销海外背后,不变的是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这也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支撑所在,变化着的是加工工艺的转型、营销模式的转型等赋予其时代发展新的内涵。从“小”到“大”再到“新”,创新开拓了产业发展新空间。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坚守特色,更要与时俱进,以科技创新改变生产模式、品牌经营、规模化发展等,确保特色产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科技发展的新时代、网络信息发展的高速时代,特色产业要释放出传统的特色价值与魅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