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企业分工合作的成本,扩展了企业合作的范围和深度,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企业实现了跨行业合作。为提高效率保持竞争优势,不少大企业加大对非核心业务的剥离实现“裂变”,而大量中小微企业围绕某些平台型企业形成“聚变”。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就是大中小企业以共创共享、良性共生、协同发展的方式创造价值、提升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客观上要求产业链中的大中小企业实现同步研发、同步生产、同步销售,以此来深化合作并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十四五”时期提高我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水平,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增强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力举措。
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过程中,大企业起着引领和支撑的作用,这是由大企业的以下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大企业有能力进行高强度的技术创新投资。不同的技术创新领域和创新阶段对应着相应的研发投入强度,一般来说,在基础性、原创性领域如生物医药、芯片、软件等往往投资巨大,需要极高的资金规模和全球化的市场运营能力,唯有大企业才能胜任。
其次,大企业可以通过对中小微企业技术赋能提升所在产业链的竞争力。大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还在于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环境中,大企业主动帮助作为供应商的中小微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产品质量,也可以降低大企业自身的成本从而提高竞争力;大企业与大量具有核心技术的中小微企业深度合作,有助于提高大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巩固竞争优势。正因如此,现实中可以看到,一些传统制造业大企业会对供应链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一些互联网企业会无偿开放源代码以帮助中小微企业进行产品开发。
最后,大企业能够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那些在技术、品牌、质量、售后服务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得以大幅扩张产能,并因产能扩张摊薄了研发、广告甚至原材料等成本,这使得全球的产能都在加速向优势的大企业集中。大企业通常是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产品的购买者。对于以大企业为销售对象的中小微企业而言,加入大企业所主导的产业链,就有机会获得巨大、稳定的市场订单,这有助于中小微企业在专业领域进行持续投资,从而发展成为专精特新企业。
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的重要发源地
相较于大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更容易衡量,在探索新的技术方向和商业模式方面具有成本优势。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对小规模生产和微创新的利用能力大幅提升,这使得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码制定扶持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政策。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能够容纳更丰富的企业生态和产业形态,更能够促进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经济总量和数量众多企业群落,具备创造各种新的技术链接、开发新的技术应用、创造更加丰富新业态的可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在吸收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微企业和大企业的融通创新,是中国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我国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具备创造更丰富技术创新成果的潜力。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小微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突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商事制度方面锐意改革,中小微企业数量大幅增长,2018年3月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个亿。
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促进融通创新
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大量共性问题,从企业内部看包括技术、工艺、管理等,从外部看包括市场规模、原材料价格、融资环境、环保政策等。每个共性问题都能对众多相关企业发展的质和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从宏观管理角度看,解决共性问题是促进各类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具体到创新领域,解决共性技术是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关键。
共性技术是指那些跨行业、跨地区,能够为不同行业和企业所使用的技术,一个国家共性技术的范围因产业结构、规模和产业发展的阶段而有所差异。我国具有经济规模巨大、企业数量众多和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发展共性技术有着广泛的需求,更可以产生巨大的促进融通创新的作用。共性技术平台是提供共性技术开发、转移等服务的专业化平台,是链接上游基础技术研发部门与下游企业用户的重要关节点,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一环。建立共性技术平台,能够帮助那些尚未在某个领域具备完整研发能力的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从而使共性技术能够被不同行业的企业所利用,并以个性化的产品展示出来。
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需要完善共性技术平台的供给体系。我国的共性技术平台一般源自政府部门的投资、科研院所的转制以及大型企业将自己有市场潜力的技术研发部门独立出来做市场化运营等几个方面,政府根据共性技术平台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给予其相应的补贴。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确立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大中小融通创新,需要对核心大企业成立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给予更多政策扶持。
共性技术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中小微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相应的资金门槛、技术门槛、人才门槛。目前看,我国大量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应用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受制于自身规模难以建立完整的研发部门及形成相应的研发能力,而且不少中小微企业管理者对现代科学的认知、对科学的研发流程和研发体系缺乏深度理解,这是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的技术难题,不仅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能够提升中小微企业管理者对高技术产品的开发流程、体系建设、节点控制等的认识水平,进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提升中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当前世界已经进入技术创新的活跃期,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精度都大幅度提升,各主要国家在技术标准和产业发展方向上的竞争更趋激烈,创新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新的全球竞争格局和高度不确定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大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并主动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中小微企业也要通过主动融入大企业所主导的全球产业链来扩大市场规模和提升专业化的能力,从而发展成为专精特新的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还要有效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主体积极性。创新体系是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需要人员、资金、环境等各个方面相互配合,需要协调不同市场主体围绕一个核心技术的开发做前赴后继的努力。在创新中,市场机制有助于调动和平衡不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利益诉求,促使创新资源加速向优秀企业汇聚,促进实现创新发展的接力赛,打通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创新。政府为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需要不断完善市场环境以持续降低企业的营商成本,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以激励市场主体创新,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政策,汇聚创新力量、构筑创新平台,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弥补市场创新短板。
(作者:尚会永 李伟博,分别系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